一、教學目的
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著重了解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和實踐的基本觀點,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根本方法,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打下理論基礎。
二、學習重點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闡述馬克思主義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根本看法,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陳老師建議考生在復習時要特別注意對以下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
1.在第一節“物質世界和實踐”中,首先要特別重視對哲學基本問題及其重大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與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及其重大意義,特別是在物質問題上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與辯證法以及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區別及其聯系。第三,把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其重大意義,理解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以及時間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要特別注意對社會物質性的原理的把握。第四,要注意對馬克思主義對實踐的科學內涵、特征、基本形式以及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等基本觀點的把握,深入理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基本原理,要特別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2.第二節“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這一節需要重點理解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1)要了解關于事物的普遍聯系的觀點,這里需要把握聯系的特征,普遍聯系觀點的重大意義。
(2)需要把握關于事物的永恒發展的觀點,用發展的觀點而不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其中重點理解和把握關于發展的實質、新生事物不可戰勝、事物發展是一個過程等這樣的觀點。
(3)要特別注意把握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的基本觀點,重點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及其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及其重大意義、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以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轉化等重要原理和觀點,尤其要了解這些觀點的方法論意義,從工作成敗中分析方法對與錯。
(4)需要著重理解唯物辯證法作為自然、社會、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第三節“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復習這一節時要重點掌握幾對重要范疇的相互關系,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聯系與區別、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統一、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把握規律及其客觀性的原理、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三、學習難點
1.物質概念的理解,關鍵是對哲學上物質定義與自然科學的物質定義的區別,前者是比較抽象的,是從世界的本原意義上定義的,是所有現實世界物質的共性概括。
2.對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的理解,關鍵是對實踐的物質性的理解。
3.什么是對立統一規律及其表現形式。對立統一規律和質變量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之間的關系。重點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實質和核心。
四、學習方法
本章是歷來研究生政治考試的重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都非常多。大家一定要下功夫學習。建議大家用邏輯記憶法。
1.要厘清概念。對基本的概念務必熟悉,如物質、意識、實踐、矛盾、唯物辯證法、規律、主觀能動性,等等。
2.把握關系。所謂的原理就是事物兩方的關系,對這些關系哪些是決定與被決定,哪些是制約和被制約,哪些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一定要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記憶。重中之重是搞清和真正理解把握對立統一關系。其實上述各種關系就是對立統一關系的展開和不同表現形式。
3.多做習題。善于聯想和運用于現實。所有的原理都是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根據的,比如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從二者的決定與被決定關系可以引申出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結論,從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可以引申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論等。
五、命題趨勢分析
從總體趨勢看來,除選擇題必出外,今年本章出大題的可能性極大。近幾年出題的一個重大特點就是大題的核心圍繞著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及其辯證法展開,特別是矛盾雙方轉化的條件性是重中之重。另一個常考的熱點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本章關于矛盾的對立統一關系的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包括共性與個性),矛盾的主次對立統一關系,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在矛盾問題上的觀點區別、客觀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這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