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鴉片戰爭前的中"/>
綜述 風云變幻的八十年
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世界
(一)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
1。物質文明 2。精神文明 3。歷史人物
(二)中國封建社會由昌盛到衰落
1。經濟基本特征:
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經濟
基本生產結構:以個體家庭為單位并與家庭手工業的小農經濟
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常結合在一起。
2。政治基本特征: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3。社會結構特點: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
4。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為核心
(三)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殖民擴張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開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15世紀,環球航行和隨之而來的征服掠奪,揭開了近代殖民擴張的序幕;
資本主義制度確定之后,對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資本主義的發展逐步使人類成為世界歷史。
二、西方列強入侵與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一)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的標志)
英國方面:
1。已經完成工業革命,比較強大的國家;
2。對華貿易:入超;
3。經濟危機;
4。蓄謀已久
中國:白銀外流和財政危機銀貴錢賤,百姓負擔加重毒害身體和精神
導火索:虎門銷煙
爆發標志:1840封鎖珠江海口和廣東海面
結束:1842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簽《南京條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后續:1843中英《虎門條約》1844.7中美《望廈條約》1844.10中法《黃埔條約》
后果:
政治: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了大量特權(割香港島;外國船艦可在中國領海自由航行;外國人在華享受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
社會:隨著資本入侵,社會性質發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因此,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二)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半封建性質
認識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就是認識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這是認識中國近代一切社會問題好革命問題的比較基本的依據。
背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
鴉片戰爭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其一,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其二,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
(三)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
工人階級來源:城鄉破產失業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比較革命的階級),比較早出現在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企業,先于中國資產階級誕生。
資產階級來源:買辦、舊式商人、華僑商人、地主、官僚投資),
類別:
A、官僚買辦資本家(大官僚與大買辦的結合,用政治特權和外國資本勾結)
B、民族資本家。民族資本家經營的企業由于原始積累不足,大多數規模小,設備落后,并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及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壓迫,不占主導地位;民族資產階級同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于工業不發達,商業畸形發展,工業資本家未能成為資產階級的主體;有的資本家在農村占有大量土地,兼營封建剝削,或保留封建官職、官銜和功名,從而集地主、官僚、企業主身份一身。因此,政治上有兩面性: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既有矛盾、斗爭的一面,又有依賴、妥協的一面。一定條件下可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爭中保持中立,但沒有革命的徹底性,不可能引導中國的民主革命走向勝利。
三、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
(一)兩對主要矛盾及其關系
1。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比較主要)
2。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二)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毛澤東)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1。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2。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如何完成任務:改良不行,只能革命。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7
2012.07
第三節 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
17
2012.07
第二節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
17
2012.07
第一節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
16
2012.07
課程名稱 班級名稱 開課時間 學時 ......
12
2012.07
2012的考研終于要到來了,相信很多同學已經磨刀霍霍、期待考場上大展雄風了。在每年的考試中都會出......
10
2012.07
2013年考研政治復習指導匯總 2013年考研政治復習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