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抗日戰爭時期,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王明提出過“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錯誤主張,請分析這一錯誤觀點,并說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要特點與主要經驗。【答案要點】
(1)王明的這種主張是錯誤的,是右傾投降主義的一種表現。
由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既沒有成文的共同綱領,又沒有共同的組織形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比較大特點是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留在抗戰陣營內部,又執行反共、限共、溶共政策,害怕和反對共產黨在抗戰中發展壯大人民民主力量,隨時企圖削弱和消滅共產黨。因此,“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只能把共產黨自己的手腳束縛起來,必然導致共產黨和抗日民主力量的大失敗。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要特點:
①廣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既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又包括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
②有政權、軍隊的合作。國共兩黨的合作實際上是兩黨分別領導的兩種政權、兩種軍隊在全民族抗戰總目標下的合作,但沒有形成統一的國防政府和聯合統帥部。
③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共同的具體的政治綱領。國共兩黨在共同目標之下,各自貫徹自己的綱領。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臨時協商、談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決。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要經驗:
①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必須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既須統一,又須獨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比較根本的經驗,也是革命成敗的一個關鍵。
②針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復雜情況,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以比較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比較主要的敵人。同時,在對頑固勢力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還采取了“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和“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③針對中國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尤其在抗戰時期與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合作時,必須實行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所謂聯合,就是同他們的統一戰線;所謂斗爭,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行和平的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或中立。
④革命統一戰線必須以武裝斗爭為支柱。
26備據材料分析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性【材料】
關于毛澤東批評“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的主張的材料
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仍然停留在原來的地方,他們沒有懂得革命性質的轉變,還在繼續搞他們的“新民主主義”,不去搞社會主義改造。這就要犯右傾的錯誤。
右傾的表現有這樣三句話:
“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這種提法是有害的。過渡時期每天都在變動,每天都在發生社會主義因素。所謂“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怎樣“確立”?要“確立”是很難的哩!……過渡時期充滿著矛盾和斗爭。現在我們的革命斗爭,甚至比過去的武裝革命斗爭還要深刻。這是要把資本主義制度和一切如流水制度徹底埋葬的一場革命。“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實際斗爭情況的,是妨礙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的。
——摘自毛澤東《批判離開總路線的右傾觀點》
【答案要點】
(1)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批評過“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的主張,因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不是一個獨立的發展階段。盡管新民主主義社會中既有資本主義因素,也有社會主義因素。但是,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社會主義因素顯然居主導地位。
(2)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
①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富強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
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創造制度條件;
③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滿足農業和手工業,滿足工業化需求,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的需要,也有利于農民和個體手工業者走共同富裕之路;
④政治上全國大陸的解放和統一,經濟上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政策上利用、限制私營工商業和引導農民進行互助合作的實踐,分別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物質基礎和實踐基礎;
⑤國際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和發展,為我國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3)當然,也應該看到,由于馬克思主義關于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闡述本來就很不充分,尤其像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更是很少論及,整個世界社會主義變成現實的時間也不長,人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并不很清楚。這些就使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探索及其過渡時期總路線存在著難以避免的局限性:
①對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估計不足,以至后來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急、過快、過粗;
②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矛盾估計得過于嚴重,對當時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積極作用估計不足,從而產生了急于消滅資本主義的傾向。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則 ♦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30
2011.12
24 根據材料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家政權理論的歷史演變,并且說明“資產階級共和國&r......
30
2011.12
23備據材料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的特殊環境與主要經驗【材料1】 我們現在有大批的新......
30
2011.12
22 根據材料分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兩個文化綱領”【材料1】......
30
2011.12
21備據材料分析黨的建設的“兩個偉大工程”【材料1】 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六(1) ......
30
2011.12
“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