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根據材料分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兩個文化綱領”【材料1】
新階段上中國新的國民文化的內容,既不是資產階級的文化專制主義,又不單純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文化,而是以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為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的。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科學的。它是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注重理論和實際一致的。……這種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眾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
——摘自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
【材料2】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2002年11月)
問題1:結合所給材料分析說明兩個文化綱領的區別與關系。
問題2:聯系實際說明怎樣才能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答案要點】
(1)兩個文化綱領的區別與關系。
①兩個文化綱領中,都強調“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特征,強調文化的中華民族主體性、實事求是的科學性和為中國比較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民主性,二者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②新民主主義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又存在著本質的區別。新民主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社會主義的文化因素,但在整體上又不是社會主義的,是屬于民主主義的文化范疇,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和政治的觀念形態的反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全面繼承了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又具有新的時代特色。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四有公民”為目標,發展“三個面向”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的觀念形態的反映。
(2)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之一。因為先進文化是我們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精神支柱和核心凝聚力。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先進的生產關系緊密相連,代表比較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當代中國,它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做到:
①比較根本的是堅持先進世界觀的指導作用,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②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這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集中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
③加強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這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條件,是提高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根本途徑;
④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創新;
⑤大力支持先進文化,積極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堅決抵制消極腐朽文化,引導和改造落后文化,建設立足于中國現實,繼承民族文化優秀傳統,吸取外國文化有益成果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則 ♦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30
2011.12
21備據材料分析黨的建設的“兩個偉大工程”【材料1】 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六(1) ......
30
2011.12
“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30
2011.12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我們對袁世凱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們希望看到,作為革命的......
30
2011.12
35.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秋收起義幾仗打下來,部隊相繼失利,損失很大,隊伍“竟至......
30
2011.12
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1 唯物主義歷史觀從下述原理出發: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