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二(1)

來源:中華考試網 時間:2011-12-30 09:58:02

 1.關于法律與人權關系的說法,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人權的法律化表明人權只能是一種實有權利

  B.保障人權是法治的核心內容之一

  C.人權可以作為判斷法律善惡的標準

  D.法律可以保障人權的實現,但是法律并不能根除侵犯人權的現象

  答案:A

  解析:人權是有三個層次的,第一個層次是應有權利,第二個層次是法律權利,第三個層次是實有權利。人權的內容通過立法轉化為法律權利,使人的應有權利有機會轉化為法律權利,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權利轉化為實有權利,但并非表明人權只能是一種實有權利。[法律教 育 網]在現代法治社會,保障人權是法治的核心內容之一。人權可以作為判斷法律善惡的標準,反過來法律可以保障人權的實現,但是有了法律并不能當然根除侵犯人權的現象,也不意味著有了法律人權必然就會得到實現和保障,因為法律實施的效果決定著人權的實現和保障的程度。所以,不能僅根據人權的法律化就判斷人權只是一種實有權利,A的說法是錯誤的。

  2.關于法與宗教的關系,下列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法與宗教在一定意義上都屬于文化現象

  B.法與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C.法與宗教在歷史上曾經是渾然一體的,但現代國家的法與宗教都是分離的

  D.法與宗教都是社會規范,都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但宗教同時也控制人的精神

  答案:C

  解析:法與宗教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都是社會意識,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屬于廣義的文化現象的組成部分。在社會發展早期,法與宗教是渾然一體的,沒有嚴格分離。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法與宗教逐漸分離,二者的調整范圍也分離開來。法只規范人的行為,退出了對人的精神領域的調整。而宗教卻在規范人們行為的同時,還控制著人的精神。在當今社會,除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以外,其他國家的法與宗教都嚴格分離,只有政教合一的國家還把某些宗教教義作為本國法的淵源。根據上述關于法與宗教的關系的一般知識可知,選項A、B、D正確,C項錯誤。故本題的答案為C。

 3.關于法與社會相互關系的下列哪一表述不成立?

  A.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法的性質與功能決定于社會,法與社會互相依賴、互為前提和基礎

  B.為了實現法對社會的有效調整,必須使法律與其他的資源分配系統進行配合

  C.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強調理性、正義和法律統治三者間的有機聯系

  D.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

  答案:A

  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是社會的產物,因為:第一,社會性質決定著法律的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著法的本質。第二,社會是法的基礎。第三,制定認可法律的國家也以社會為基礎,國家權利以社會力量為基礎;同時還可以說,國家法以社會法為基礎,“紙上的法”以“活法”為基礎。故選項A錯誤。法對社會的調整主要表現為通過法律對社會有機體的疾病進行治療,運用法律解決經濟、政治、文化、?萍、道德、宗教等各方面的社會問題,由此實現法的價值,發揮法的功能。但是法不是萬能的,在某些社會關系領域,法律的控制不是惟一的手段,或者說不是比較佳的手段。因此,為了有效地通過法律控制社會還必須使法律與其他的資源分配系統(宗教、道德、政策等)進行配合。正是通過與經濟、科技、文化和政治等社會領域,以及政策、宗教、道德等社會規范的互動,法律才得以改造世界,維護人權,由此直接影響國家的發展進程,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社會和諧。故選項B正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以下特征: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義;③充滿活力;④誠信友愛;⑤安定有序;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法治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內在的高度統一性。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確立實質法治,創新法律對社會的調整機制。其中所謂“實質法治”是指整個社會、個人和組織都要服從和遵守體現社會正義的理性法律統治。理性、社會正義和法律統治三者的有機聯系,構成新世紀新階段科學的法治精神內涵。故選項C正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產、建設、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城,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比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節約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務求建設節約型社會,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明顯成效。故選項D正確。綜上可知,本題的答案為A.

  4.下列關于法與道德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自然法學派認為,實在法不是法律

  B.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認為,法與道德在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系

  C.中國古代的儒家認為,治理國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

  D.近現代的法學家大多傾向于否定“法律是比較低限度的道德”的說法

  答案:B

  解析:關于法與道德在本質上的聯系,這是一個法在本質上是否包含道德內涵的問題。西方法學界存在兩種觀點;一是肯定說,以自然法學派為代表,肯定法與道德存在本質上的必然聯系,認為法在本質上是內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實在法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的時候,才具有法的本質而成為法。 一個同道德嚴重對立的邪惡的法并不是一個壞的法,而是喪失了法的本質的非法的“法”,因而不是法,即“惡法非法”。一是否定說,以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為代表,否定法與道德存在本質上的必然聯系,認為不存在適用于一切時代、民族的永恒不變的正義或道德準則二法學作為科學無力回答正義的標準問題,因而是不是法與是不是正義的法是兩個必須分離的問題,道德上的善或正義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標準,法律規則不會因違反道德而喪失法的性質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嚴重對杭的法也依然是法,即“惡法亦法”。由上可知B項正確。

    考試須知:2012考研時間安排 應試技巧及考場須知 ♦首發2012考研真題

    考前必看:準考證下載入口 ♦2012年考研考場規則2012考研考場查詢

    復習備考:政治時事匯總 必背考點 預測試題 ♦ 英語作文預測 模板大全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1) ......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10)

 選做題Ⅱ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18世紀中葉的技術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實現了......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9)

 38. 本題為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 試題的成績記......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8)

  36. 1935年瓦窯堡會議上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 》,強調 中國共產黨......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7)

  三、分析題:34~37小題,每小題10分,38小題10分,共50分。要求結合所 學知識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30

2011.12

2012考研政治預測試題及答案(6)

  27. 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  A. 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嫩草研究所久久久精品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专区日本一区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最新热久久99这里有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