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搭建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培育高水平研究生創新群體與團隊
重慶大學充分整合校內外各種優質資源,以全校性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抓手,創設研究生創新實踐特區,形成學科交叉、形式多樣、服務全校、學生自主管理為主的新型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重點培育高水平研究生創新群體與團隊,有效改善了研究生創新實踐環境,在全校研究生及導師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樹立以生為本、創新為魂的研究生培養理念。重慶大學堅持以高層次、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為先導,以“整合構建、支持服務、考核評估、激勵引導”為建設原則,建設一批以研究生為主體、以科研創新為目標、以學術交流為紐帶、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學校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究生創新團隊,打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生創新團隊培育環境,培育一系列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比較終形成鼓勵研究生自由探索的“以生為本、創新為魂”的核心培養理念。
二、構建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抓手的全校性創新實踐平臺。作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全國首批重點資助項目之一,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以研究生院直接建設、學生自主管理為主的運行理念,形成了獨特的融學生、導師、學院及學校管理部門為一體的管理架構和高效的運轉實體,每年涉及近千萬元的學術交流、科學研究、創新團隊建設經費,包括具體組織實施“985工程”、“211工程”項目中創新人才培養相關工作,建成集開放實驗、創新研究、學術論壇、訪學交流、團隊培育及創新實踐等功能為一體的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在培育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及統籌管理核心作用。
三、營造學術自由、學科交叉的創新實踐特區環境。重慶大學依托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積極推動學校“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建設計劃及“985工程”三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有效運行實施,加強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整合各方優勢科研資源,并促進研究生與社會企業溝通對話,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自主培養、自主發展”的研究生能力自身培育特區。
四、建立三位一體的培養管理與信息平臺體制。重慶大學自主開發了“研究生創新基地管理系統”、“研究生創新團隊管理系統”和“研究生創新基金管理系統”三大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以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綜合性實體管理平臺,以三大信息管理系統為專項服務網絡平臺的“三位一體”的管理與信息平臺構建結構。
五、打造立體交叉的研究生實踐專項工作平臺。重慶大學依托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通過其下設的創新中心、創新實驗室、項目部、學術部、宣傳部、常務部及設計組、網絡組六大部門兩個技術支持小組,開展一系列專項服務,構建“立體交叉”的專項工作平臺:
一是鼓勵科研學術創新的高水平論文獎勵專項、黃尚廉院士青年創新獎專項。2008-2011年7月累計獎勵SCI境外等收錄的論文885篇,SCI境內等224篇,EI境內等615篇,CSSCI及CSCD等664篇,共計發放獎金達679.53萬元。
二是資助科研學術活動的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專項、研究生國內外訪學交流專項。其中,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新已受理項目申請1194個,參與研究生2094人,資助金額共計482.33萬元,預期成果為各類高水平論文1574篇,專利75項。
三是支持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育的研究生開放實驗室管理服務專項、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管理服務專項。創建了基于門禁和網絡攝像監控系統的24小時主題開放實驗室,鼓勵高水平教師參與指導,吸引大批研究生參加科技競賽、創新活動。
四是旨在全面營造創新氛圍的一系列品牌學術活動專項:如“重慶市科慧杯大賽”、“名家會客廳”學術論壇、“企業零距離”、“重慶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大獎賽”、“重慶市創新與實踐征文大賽”。
六、建立研究生主題開放實驗室為主體的建設模式。從2008年開始,經過三個批次的立項建設,重慶大學開放實驗室累計投入建設經費300余萬元,目前已建設了20個研究生專業開放實驗室。截至2010年11月,依托主題開放實驗室支持的研究實驗與科研項目共發表論文409篇,申請專利94項,開展研究實驗138個,已實施科研項目支持與支撐計劃124個。
七、整合校內外資源培育高水平研究生創新群體與團隊。重慶大學啟動“211工程”三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生創新團隊建設項目,鼓勵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構建結構合理、學科交叉、優勢互補的創新團隊,目前創新團隊注冊數量已達1000余支,并成功打造出創新團隊492支,其中一般團隊364支,重點團隊107支,優秀博士生團隊21支。
創新團隊的培育由研究生創新基地統籌管理,成績斐然:
一是資助創新團隊取得了豐碩的學術及競賽成果。如資助光電工程學院溫志渝老師團隊獲得2010年第四屆美新杯MEMS傳感器應用大賽中國總決賽特等獎,并將進一步支持該團隊于明年6月代表中國參加該項賽事的國際總決賽;資助電氣學院劉和平老師團隊獲得第四屆德州儀器(TI)C2000 DSP大獎賽決賽一等獎,資助通信學院劉平凈團隊獲得2009年Altera亞洲創新大賽一等獎;
二是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優秀研究生創新團隊。如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序列表征體系構建及結構與功能關系研究”項目團隊在建設期間,共發表SCI和EI論文23篇,CSCD論文8篇,申請國家專利8項,獲得兩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
三是產生了一批優秀創新拔尖人才。如光電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白先旭同學參與ASME(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國際學術會議榮獲“比較佳論文”獎,成為此次會議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學者。博士研究生黎蕾蕾同學獲得美國“ION杰出研究生”獎,博士研究生李衛彬同學在韓國無損檢測學會舉辦的年會論文評比中,榮獲“比較佳論文”獎,成為獲得此獎項的第一個非韓國籍學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11.07
2012年關于招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 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辦法 為促進校際交流和學科交叉......
17
2010.03
昨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獲悉,該校2010年研究生考試復試分數線已正式公布。與去年相比,有18個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