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高度重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經過多年工作積累,確定了以培養和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意識為出發點,“倡導三全育人理念,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創造和諧校園文化,服務人才培養大局”的工作宗旨。明確了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要求,努力形成一個合力,務實挖掘三種內涵,活躍推進五項載體,創新拓展多維空間的工作思路,取得實效。
——落實導師負責制,激發多元主體,形成一種合力,探索符合時代特征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
一是深化培養機制改革,強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師負責制。明確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個牽引、三個結合、二個關注”的職責要求,從政策、內涵、載體、激勵等方面確保導師負責制的落實。在政策指導方面,制訂了《大連理工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在載體建設方面,學校每年舉行博導沙龍,對博士生導師進行師德教育,并就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相關政策、要求進行交流和學習;通過《致導師的一封信》,印發《研究生教育管理導師須知》,定期向導師通報和反饋情況,加強與導師進行溝通。在激勵保障方面,積極鼓勵導師與學生共同關注成長成才。每年進行優秀研究生導師評選,對培養效果顯著、成績突出的導師在招生名額、履職考核、提職晉級等方面予以傾斜。學校推進導師負責制的相關舉措獲遼寧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專項成果二等獎。
二是逐步完善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機制建設,推進了“學校—學部(院、系)—教研室、所—導師”四級管理的研究生培養運行機制的實施。學校統籌協調,規劃工作;學部(學院)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部長(副院長)具體負責本部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在室所選拔青年骨干教師(黨員)作為與研究生輔導員銜接的室所研究生思政工作負責人,了解學生思想,配合研究生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負責營造室所學風與特色科研文化;導師則關注學生日常思想生活,熏陶、引導學生思想進步并及時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反饋給室所思政工作負責人。四級主體各有側重,協調配合,共同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保駕護航。
三是加強基層隊伍的規范管理,明確專兼職研究生輔導員工作內涵。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管的選聘與考核,推薦優秀博士生助管參評大連市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健全研究生班、團、黨組織,形成了多層次、全覆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凝聚了多元主體的工作合力。2007年以來,我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中共有10人次參與完成研究生思想政教教育理論創新課題項目9項,先后有60人次被評為“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34人次被評為“大連市優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位同志獲得大連市“思想政治工作優秀領導干部稱號”。
——以思想教育為靈魂,人本管理為手段,激勵保障為補充,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種內涵。
一是在思想教育方面,突出廉潔教育與黨建,并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每年11月為研究生廉潔文化活動月,開展研究生廉潔誠信教育系列活動,以師生“樹立廉潔意識、提高道德情操”主題討論會、設立學術腐敗警示欄、舉辦廉潔漫畫比賽等形式突出以學術誠信、科研求是為主題的廉潔誠信教育。并結合論文預答辯,網上查重等培養環節鼓勵誠信創新,制約學術剽竊,取得了良好效果。加強研究生黨建,鼓勵根據專業特征和室所特色建立縱向支部與以年級為基礎的橫向支部相結合的模式,積極扶持特色支部的建設。深入開展研究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研究生創先爭優等黨建活動,計劃詳盡、推進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黨員教育和支部建設已成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以支部帶動班級、以黨員帶動群體的格局基本形成。注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招生復試環節中堅持心理測試,對新入學的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普查,為在校研究生開通實時的心理測評,形成了較嚴密的群體心理狀況信息網絡。積極與校心理咨詢中心合作,每年參與525心理健康節活動,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協會,并通過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特殊群體和個案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在研究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設了研究生陽光心理選修課,有針對性地幫助研究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開展了研究生思政教師參加國家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指導培訓工作,增強其專項業務素質。
二是在行為管理方面,突出人本意識與主體意識。編制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手冊》,將涉及研究生學習生活的政策文件整理成冊,便于學生查閱瀏覽;出臺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住宿管理規定》,形成了適合研究生學習特點住宿管理模式。定期舉辦大工會客廳,就學生關注的權益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反饋給學生,為研究生社區派發《大連日報》、《China Daily》等報刊,方便學生生活。倡導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組織學生輿情監控小組、研究生秩序檢查小組,形成有效監督,并逐步嘗試在研究生生活社區成立研究生自我管理委員會,使研究生積極參與社區的秩序規范、文化建設和自我服務,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大力加強研究生思想性社團、服務性社團、創新性社團、興趣性社團建設,目前已有專門面向研究生的社團40個。加強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安全穩定教育。制訂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突發事件處理預案》對各類研究生群體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處理程序和方法進行了規范和說明,建立了研究生思想、行為動態的監控機制和信息報送制度,順利完成研究生群體非典和甲流防控工作。有效開展了敏感時期的研究生維穩工作,制訂了《特殊時期研究生維穩工作方案》,實施了研究生思想行為動態監控和信息日報送制度,幾年來,在多次敏感特殊時期,學校研究生始終保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表現出了正確、理智的愛國熱情,沒有受到任何外界不良勢力的煽動或蠱惑的影響,沒有發生任何涉及安全穩定的群體事件,保證了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科研秩序。
三是注重導向作用,激勵方向明確,保障措施有力。已基本形成了“以校優秀研究生標兵等先進典型為導向,各級稱號類榮譽為主體,專項獎學金為補充”的研究生激勵體系。加強政策引導,規范操作流程,先后出臺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獎勵辦法》和《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專項獎學金評審辦法》。目前學校涌現出了一大批如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全國三好學生、遼寧省大學生道德楷模、學校優秀研究生標兵等優秀典型,每年有1000余名同學和50多個研究生班集體、黨支部獲得國家、省、市、學校各級各類榮譽表彰。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倡導企業關心研究生的教育和培養,目前每年針對研究生的專項獎學金有25項,獎金金額80余萬元。完善了研究生扶助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牽引,研究生三助崗位為主體,臨時勤工助學崗位和臨時困難補助為補充”的研究生扶助體系。配合學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做好研究生三助崗位招聘和管理工作,出臺了《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助教、助管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每年定期組織研究生助管崗位招聘大會,接受報名1000余人,實際招聘600余人次,年均累計發放各類勤工助學崗位酬金500余萬元。制定了《大連理工大學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管理辦法》,并于2010年首次啟動了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格認定工作,建立了信息檔案,實施了動態管理。
——學術與創新先行,文化與實踐并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五項載體。
一是豐富思想建設載體。配合組織部著重推進研究生特色黨支部和特色支部創新立項建設。充分抓住迎新、畢業、校慶等關鍵事件和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及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豐富文化建設載體。校園文化節、校園嘉年華研究生板塊不僅成為研究生的節日,也成為學校知識求索與文化創新的節日;“青春夢飛揚”研究生歌手大賽、研究生才藝大賽等系列活動極大的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校慶杯”研究生運動會成為每年一度的研究生體育盛會,“研峰杯”研究生男子籃球爭霸賽等體育活動極大的增強了研究生的集體凝聚力。
三是豐富學術創新載體。舉辦“研究生學術科技節”,組織近百場學術報告,邀請數十位校內外專家,成為研究生學術交流和思維碰撞的饕餮盛宴;“大家講壇”、“學術科技論壇”在不同層面和空間為研究生開闊視野;仿真機器人足球賽、職場模擬競賽等又將研究生的科研、實踐、求職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是豐富實踐服務載體。積極推進應用型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鼓勵廣大研究生積極參與世界經濟論壇、大連市國際服裝節、亞太化工聯盟大會等各類大型會議和節日的志愿服務。堅持開展“研究生知名企業行”活動,使研究生深入到企業參觀學習,實習鍛煉,拓寬視野,增長才干。
五是豐富國際交流載體。堅持資助優秀博士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取得了積極影響,目前平均每年資助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研究生50余人,資助金額30萬元,且申報和資助人數逐年上升。利用順天海川基金等國際化基金支持優秀研究生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目前已資助10余名優秀博士赴日本、澳大利亞、新加波等地交流,有效拓展了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學術科技核心凸顯、校園文化一路同行、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相得益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
——科學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拓展并營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間。
一是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空間。研究生教育管理辦網頁、研究生會網頁、共青團網頁等為全校研究生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或信息獲取平臺。利用校園網BBS論壇,正確引導研究生對于國家、學校熱點話題的討論與認識,同時加強言論監控,關注敏感問題,及時發布正確導向性的消息。
二是加強社區管理與服務。組建社區工作小組,與后勤部門共同為廣大研究生提供服務,并利用閱報欄、信息板、小貼士等方式使管理信息走進社區。廣場電影、英語角等活動得到了社區同學的歡迎,也營造了團結、交流的社區文化氛圍。舉辦安全宣傳周,圍繞社區防盜、防火等同學關注的問題廣泛宣傳,提高學生的規范意識、安全意識和集體意識。
三是加強教研室(研究所)的思想建設氛圍。依托研究生輔導員、室所思政工作負責人開展圍繞室、所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在研究生運動會等活動中要求以室所為單位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增進室所的團隊意識。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學校將審時度勢、迎難而上,從思想和文化兩方面共同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努力開創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