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是()
A.領導權問題
B.政策和策略問題
C.統戰對象問"/>
一、單項選擇題
1.革命統一戰線的根本問題是()
A.領導權問題
B.政策和策略問題
C.統戰對象問題
D.政治綱領與路線問題
2.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是()
A.又聯合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
B.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
C.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D.有理、有利、有節
3.在統一戰線中,對資產階級必須實行的方針是()
A.全面爭取和團結資產階級
B.爭取多數,反對少數
C.給予利益,爭取同情
D.又聯合,又斗爭
二、不定項選擇題
4.與國民革命統一戰線相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呈現出的新特點是()
A.實行黨內合作,形成了統一的政府
B.廣泛的民族性和極大的復雜性
C.是國共兩黨兩個政權、兩個軍隊的合作
D.沒有雙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綱領和固定的組織形式
E.處于一個既有利又極其復雜的國際環境中
5.革命統一戰線中的兩個聯盟是指()
A.勞動者之間的聯盟,主要是工農聯盟
B.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聯盟
C.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聯盟
D.工人階級和非勞動人民之間的聯盟
E.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盟
6.無產階級要實現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A.必須保持無產階級的先進性、純潔性
B.必須帶領同盟者向著共同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
C.必須對同盟者施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對其給以政治教育
D.必須保持謙虛、謹慎的優良作風
E.必須對同盟者進行適當的妥協讓步
7.針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這兩個不同的統戰對象,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他們()
A.都要采取既聯合又斗爭的政策
B.在聯合與斗爭的性質和方式上有大的差別
C.以聯合政策對待民族資產階級,以斗爭政策對待大資產階級
D.都應采取政治上爭取、經濟上保護的政策
E.都是既有武裝力量上的聯合與斗爭,又有政治上的聯合與斗爭
8.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A.紅軍東征軍宣言的發表
B.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D.《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
E.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三、辨析題
9.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它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樣的。
10.國民革命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退出了革命營壘,與大資產階級一起掌握了國家政權,因此,它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11.國共合作形成后,“一切工作歸國民黨”。
12.抗日戰爭時期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
四、分析題
13.試述在中國革命中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闡述中國共產黨在建立和發展統一戰線中的歷史經驗及現實啟示。
14.論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對中國資產階級的分析及中共對資產階級應采取的正確政策。
15.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黨員、黨的干部、黨的組織,……他們……同資產階級建立過民族統一戰線,又由于這種統一戰線的破裂,同大資產階級及其同盟者進行過嚴重的武裝斗爭。……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道路,是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復雜關系中走過的。”請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實際,分析闡述中國共產黨在處理同資產階級復雜關系問題上的經驗。
16.下列是關于統一戰線方面的材料。
材料1
一九二七年陳獨秀的投降主義,引導了那時的革命歸于失敗。每個共產黨員都不應忘記這個歷史上的血的教訓。
關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在盧溝橋事變以前,黨內的主要危險傾向是“左”傾機會主義,即關門主義。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還沒有抗日的緣故。在盧溝橋事變以后,黨內的主要危險傾向,已經不是“左”傾關門主義,而轉變到右傾機會主義,即投降主義方面了。這主要是因為國民黨已經抗日了的緣故。
在統一戰線中,是無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呢,還是資產階級領導無產階級?是國民黨吸引共產黨呢,還是共產黨吸引國民黨?
為了堅持抗戰和爭取比較后勝利,為了變片面抗戰為全面抗戰,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必須擴大和鞏固統一戰線。任何破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的主張都是不許可的。“左”傾關門主義仍然要防止。但是同時,在一切統一戰線工作中必須密切地聯系到獨立自主的原則。我們和國民黨及其他任何派別的統一戰線,是在實行一定綱領這個基礎上面的統一戰線。離開了這個基礎,就沒有任何的統一戰線,這樣的合作就變成無原則的行為,就是投降主義的表現了。因此,“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這個原則的說明、實踐和堅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引向勝利之途的中心一環。
——摘自毛澤東:《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1937年11月12日)
材料2
在某種歷史環境能夠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制度的中國資產階級,由于它在經濟上政治上的軟弱性,在另一種歷史環境就要動搖變節,這一規律,在中國歷史上已經證明了。因此,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歷史已判定不能經過資產階級的領導,而必須經過無產階級的領導,才能夠完成。并且只有充分發揚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堅持性和徹底性,才能克服資產階級的那種先天的動搖性和不徹底性,而使革命不至于流產。使無產階級跟隨資產階級呢,還是使資產階級跟隨無產階級呢?這個中國革命領導責任的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摘自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1937年5月3日)
材料3
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不到決戰的時機,沒有決戰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進行決戰。
這里不來說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關系,也不來說冒險主義在將來大的時局開展中可能發生的危險性,這點等到將來再說不遲。這里只說統一戰線的策略和關門主義的策略,是正相反對的兩個不同的策略。
——摘自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材料4
在目前反共高潮的形勢下,我們的政策有決定的意義。……這種過左政策,是和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陳獨秀領導的右傾機會主義相反,其表現為“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而在土地革命后期,則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除基本農民以外),實為代表兩個極端政策的極明顯的例證。而這兩個極端的政策,都使黨和革命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現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既不是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又不是一切斗爭,否認聯合,而是綜合聯合和斗爭兩方面的政策。具體地說,就是:
(一)一切抗日的人民聯合起來(或一切抗日的工、農、兵、學、商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二)統一戰線下的獨立自主政策,既須統一,又須獨立。
(三)在和反共頑固派斗爭時,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是有理、有利、有節。
(四)對于國內各階級相互關系的基本政策,是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反共頑固勢力。
——摘自毛澤東:《論政策》(1940年12月25日)
請回答:
(1)參照材料1,指出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曾經出現過的錯誤及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影響?
(2)結合材料2,為什么說“這個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3)綜合上述材料,試論述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和方針。
17.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中國革命尚在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階段,它反對帝國主義之壓迫及封建制度之一切社會經濟政治的遺毒。現在中國革命的根本內容是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問題是中國的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中的中心問題。……土地革命,其中包含沒收土地及土地國有——這是中國革命新階級的主要的社會經濟之內容,現時主要是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來解決土地問題。
——摘自《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1927年8月7日)
材料2
因之共產黨現時比較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的有計劃的盡可能的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暴動,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中階級斗爭劇烈的關鍵。
農民暴動的口號應當是……一,肅清土豪鄉紳與一切反革命分子,沒收他們的財產。……,沒收大地主及中地主的土地,分這些土地給佃農及無地的農民。五,沒收一切所謂公產的祠堂廟宇等土地,分給無地的農民。六,……對小田主則減租。
——摘自《比較近農民斗爭的議案》(1927年8月7日)
材料3
……本黨為著表示團結御侮之誠意,愿給貴黨三中全會如下之保證:
(一)在全國范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之方針。
……
(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
——摘自《中共中央至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1937年2月10日)
請回答:
(1)根據材料1、2,中共中央在1927年8月7日制定的總方針是什么?
(2)對比材料1、2、3,說明在新形勢下,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有何變化?
(3)怎樣正確認識、評價材料3所反映的變化?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D
二、不定項選擇題
4.BCDE 5.AD 6.BC 7.AB 8.DE
三、辨析題
9.「答案要點」
(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包含著兩個聯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農民的聯盟,但也包括同城市小資產階級等其他勞動者的聯盟。二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指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含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2)但這兩個聯盟的地位是不同的。第一個聯盟即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者的聯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參加這個聯盟的屬于進步勢力的階級、階層的集團,人數上占絕對優勢,政治上具有極強的革命性,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10.「答案要點」
(1)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退出了革命的營壘,當了大資產階級的尾巴,其個別代表人物甚至在國民黨政權中任職。但民族資產階級并沒有掌握國家政權,他們仍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和限制,民族資本主義也不可能得到發展。
(2)這時,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有關決議卻認為民族資產階級已經全部背叛了革命,中國民族民主革命應在反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斗爭中進行,甚至認為民族資產階級是阻礙革命勝利的比較危險的敵人之一,因此,在一段時期內,沒有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式的中立,犯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其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比較為嚴重。
(3)九一八事變后,由于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論述了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克服了“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傾向,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走上了正軌。
11.「答案要點」
(1)“一切工作歸國民黨”,是陳獨秀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主張。他們認為,全體共產黨員,工人階級都應參加國民黨,全力進行國民革命,凡是國民革命的工作,都應當歸國民黨,由國民黨組織進行。這種觀點過高地估計了國民黨和資產階級,過低地估計了共產黨和無產階級,其實質是放棄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2)中國革命要獲得勝利,必須建立比較廣泛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可以參加到這個統一戰線中來的。但是,這個階級具有兩面性,有右翼和左翼之分,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所以,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可以成為民主革命的動力,但不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
(3)在共產黨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對資產階級采取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以爭奪和堅持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
12.「答案要點」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聯盟。(2)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發生了明顯的分化。(3)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為維護自身利益參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公開降日,成了中國人民的敵人。因此,不能籠統地說抗日戰爭時期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
四、分析題
13.「答案要點」
(1)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一個主要法寶,是因為:第一,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第二,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無產階級孤軍奮戰,不可能取得勝利。同時,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及其長期性,決定了黨要努力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第三,在中國建立廣泛統一戰線,不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當時世界各種矛盾的集中地,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中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比較主要的矛盾。在這種條件下,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是統一戰線的基本依靠力量,民族資產階級也能夠參加,就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某些集團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時期內參加反對某一個帝國主義的斗爭。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結成比較廣泛的統一戰線,以孤立和打擊比較主要的敵人。因此,毛澤東把它稱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
(2)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統一戰線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有:第一,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必須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的比較根本的經驗,也是革命成敗的一個關鍵。第二,必須分清統一戰線中的左、中、右三派,制定和實行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不同策略,比較大限度地孤立和打擊比較主要的敵人。第三,針對中國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第四,革命統一戰線必須以武裝斗爭為支柱。
(3)統一戰線過去是、現在是、今后將仍然是我們黨的一個重要法寶。新時期統一戰線已經發展為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比較廣泛的聯盟。為加強、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首先,要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并大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其次,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實現比較廣泛的團結。第三,繼續發展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兩個范圍的聯盟。第四,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認真貫徹執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14.「答案要點」
(1)中國資產階級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包括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中國革命是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復雜關聯中走過的,是中國革命的一大特點。
(2)無產階級領導的統一戰線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并且在特殊條件下把一部分大資產階級也包括在內,以求比較大限度地孤立比較主要的敵人。
(3)在同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時,要保持無產階級的獨立性,實行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政策;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或中立。在同資產階級聯合時,主要防止右的傾向,如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抗戰初期王明右傾機會主義,只講聯合不講斗爭;在同資產階級分裂時,主要是要防止“左”傾錯誤的出現,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王明“左”的錯誤,只講斗爭,不講聯合,尤其是把民族資產階級當作革命對象之一,更是錯誤的。
(4)在同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時,要保持無產階級的獨立性,爭取和堅持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這是中國革命成敗的關鍵。在這個問題上,中共黨內出現過“左”、右兩種錯誤傾向,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嚴重危害。
15.「答案要點」
(1)中國資產階級包括依附于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民族資產階級,中國共產黨同中國資產階級復雜關系主要表現在同資產階級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統一戰線。
(2)在大革命時期,黨同民族資產階級建立了統一戰線。但在后期,黨內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對資產階級妥協退讓,統一戰線比較終破裂。大革命失敗后,黨領導工農大眾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進行了堅決的武裝斗爭。黨內“左”傾冒險主義將民族資產階級看成中國革命的比較危險的敵人,革命遭受挫折。
(3)1935年后,黨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不僅同民族資產階級再次建立了統一戰線,而且把一部分大資產階級也包括在內。黨及時糾正了王明的新投降主義錯誤,制定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發展。抗日戰爭勝利后,黨領導他們同發動內戰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展開了兩種命運的決戰,建立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4)綜上所述,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時,黨內容易出現右的錯誤,在分裂時容易出現“左”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是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策略。所謂聯合,一方面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同民族資產階級甚至一部分大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另一方面,是指在統一戰線破裂時,要注意團結、爭取民族資產階級;所謂斗爭,一方面是指在統一戰線中,同資產階級進行必要的斗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另一方面是指在分裂時,同大資產階級展開武裝斗爭。
16.「答案要點」
(1)在統一戰線問題上,曾經有過兩次錯誤。一次是國民革命后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主張放棄對于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于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主張一切聯合,否認斗爭,對國民黨右派反共反人民的陰謀活動采取妥協投降的政策,以至于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代表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向人民突然襲擊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廣大革命人民群眾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后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另一次是土地革命后期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九一八事變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而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者卻無視這一變化,繼續實行關門主義的路線,至使中國共產黨一度喪失了九一八事變后的大好形勢。瓦窯堡會議上,毛澤東正確論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著重強調克服“左”傾關門主義的傾向,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走上了正軌。
(2)這是在總結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幾十年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所得出的正確的結論。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本應由中國的資產階級來領導進行,但由于中國的資產階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件中成長起來的,帶有先天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他們也曾為中國民主革命奮斗過、努力過,但比較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的失敗就是證明。誕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具有許多特殊的優點,這使它能夠擔負起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重任。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于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主動放棄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致使大革命失敗。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上,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中央的統治,開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的新時期,使中國革命不斷地向前發展。中國民主革命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有力地說明了“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問題,乃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3)中國革命是在處理同資產階級的復雜關系中走出來的。因此,在中國革命統一戰線中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參加,并且在特定條件下把一部分大資產階級也包括在內,以打擊和孤立比較主要的敵人,無產階級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實現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必須堅持和實施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和原則,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及其政黨實行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所謂聯合,就是同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所謂斗爭,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行和平的斗爭,以斗爭求團結;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或中立。針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復雜情況,中國共產黨還提出了“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同時,在對頑固勢力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還采取了“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和“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原則。
17.「答案要點」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審查和引正了黨在大革命后期的嚴重錯誤,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繼續戰斗。
(2)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致國民黨三中全會電,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四項保證是對國民黨的重大讓步,即取消國內兩個政權對立,停止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3)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西安事變后,中共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早日實現抗戰,為了促進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對國民黨做出重大讓步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便于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當然這種讓步是有原則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3
2011.07
一、單項選擇題
1.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理論最核心的內容和最主要的特點是()
A.著......
23
2011.07
一、單項選擇題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進入(......
23
2011.07
一、單項選擇題
1?物質的惟一特性是()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觀......
23
2011.07
一、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包含到對物質范疇的理解中,這是因為實踐具有()
......
23
2011.07
一、單項選擇題
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A?矛盾和運動的觀點
B?絕對和相......
22
2011.07
轉眼間,今年的暑假已過了將近一半,對于廣大備戰2012考研的考生來說,無疑得暑假者得天下。在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