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中國成立之初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屬于新民主主義政權性質,原因是:
A.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
B.這一政權是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
C.在經濟上實行的是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D.在文化上實行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
[命題分析] 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政權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第一,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鞏固新生的國家政權。第二,從政權的階級基礎來看,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第三,從政權的經濟基礎來看,新民主主義社會實行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第四,從政權的思想文化基礎來看,實行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11.在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為實現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任務,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A.三反五反 B.全國土地改革的完成
C.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 D.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七屆三中全會的內容
面對建國初期的嚴峻形勢,中國共產黨及時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國共產黨在1950年6月召開了七屆三中全會,會議的議題是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確定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黨的戰略策略。會議著重批評了那種認為可提早消滅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的思想。毛澤東在報告中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提出黨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中心任務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為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對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三是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12.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制定的策略方針是:
A.消滅民族資產階級 B.不要四面出擊
C.繼續進行土地改革 D.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和打擊當前的主要敵人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七屆三中全會的內容
毛澤東在《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中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社會動態,闡明了黨的政治策略,要求全黨抓住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要矛盾,牢牢把握主攻方向,“不要四面出擊”、“不可樹敵太多”。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黨對于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采取了謹慎穩妥的步驟,十分注意團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集中力量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推翻地主階級,同帝國主義斗爭到底。因此,本題的答案是BD選項。
1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領導開展的繼續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運動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三反”運動 C.“五反”運動 D.鎮壓反革命運動
[命題分析] 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中國初期開展的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尚未徹底完成,新解放區的土地還未分配,國民黨的殘余勢力進行種種破壞和搗亂活動,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和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土地改革和鎮壓反革命運動。“三反”運動是指解放初期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開展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運動。“五反”運動是在私營工商企業中開展反對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財、偷工減料、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運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D選項。
14.1953年提出的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
A.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B.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5.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特點是:
A.要求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B.社會主義工業化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物質和技術基礎
C.先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D.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同時并舉
[命題分析] 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和特點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完整表述: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過渡時期總路線一方面把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使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另一方面又要求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所有制,以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偮肪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各個方面的聯系和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造同時并舉的精神,以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為“主體”,以解放生產力、實現三大改造為“兩翼”,形成一個辯證的統一關系,反映了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是過渡時期總路線比較顯著的特點。因此,第14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第15題的正確答案是AD選項。
16.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因為:
A.國家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必要條件
B.對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進行改造是建立社會主義和實現工業化的需要
C.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戰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和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命題分析] 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改變了原來提出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需要進行很長時期的新民主主義建設的構想,使社會主義改造明顯地提前了。但這種改變絕不是一時沖動、貿然作出的,反映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必然性:第一,實現國家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第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全面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迫切需要。第三,對個體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發展農業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客觀需要。第四,從國際環境看,帝國主義對中國采取軍事上威脅、經濟上嚴密封鎖促使中國迅速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17.20世紀50年代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是:
A.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徹底消滅農民階級、手工業者和民族資產階級
C.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D.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筑
[命題分析] 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
隨著大規模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原有的經濟結構、生產關系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只有通過社會主義改造,改變原有的生產關系,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健全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改造)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得到解放,為迅速發展工業和農業生產創造社會條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選項。
18.我國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特色是:
A.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
B.通過一系列逐步過渡的由低級到高級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別是對資產階級實現了和平贖買
D.對經濟制度的改造與對人的改造相結合
[命題分析] 命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特色
在進行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同時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即建設和改造同時并舉。在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過程中,遵循了逐步從低級到高級的改造形式,使農民、手工業者和資本主義工商業者逐漸適應生產關系的變化。尤其是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和平贖買,同時注意把對企業的改造與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在把私有制企業改造成公有制企業過程中,把資本家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19.我國對個體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必須遵循的原則有:
A.公私兼顧 B.自愿互利 C.國家幫助 D.典型示范
20.我國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經驗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國家幫助的原則
C.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農村集體經濟體制
D.采取從互助組到初級合作社到高級合作社的逐步過渡形式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2
2010.11
1.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社會主要特征的觀點正確的有: A.經濟上是實行在國營經濟領導下五種經濟成......
12
2010.11
21.我國20世紀50年代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主要形式是: A.股份制 B.無償沒收 C.國家資本主義 D......
12
2010.11
11.黨在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是: A.從總路線提出起,到建成社會主義 ......
12
2010.11
2011考研政治模擬試題及詳解:毛概第四章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2
2010.11
2011考研政治模擬試題及詳解:毛概第四章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2
2010.11
41.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策略,在統一戰線問題上,我黨取得的基本經驗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