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怕如此懲罰
2006-07-25 23:31:20
來源:新浪網
一、案例:
在博友幸福解碼家讀到一個案例,很值得家長們深思:
小明今年小學六年級,從小由奶奶帶,天資聰慧,反應機敏,給全家帶來諸多歡樂,奶奶更是責任心強,有別于其他長輩,對孫子從不溺愛,嚴格要求,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精心培養打造出一個能夠出人頭地的可塑之才。然而事與愿違,結果并沒有朝著奶奶所設計的軌跡發展,出現了偏差。
小明初入小學,學習興趣濃厚,做題速度快,質量高,成績優秀,這讓全家倍感欣慰。放暑假了,小明每天都很自覺地按照要求完成暑期作業,同時奶奶還給出點課外題,進行強化訓練。在做奶奶出作業題時,小明向奶奶提出要求:“我做完這些題您讓我出去玩!”奶奶答應了。小明也興高采烈的以最快的速度,高標準的完成了任務。然而,當小明做完作業,奶奶發現時間尚早,就又提出給小明增加練習題的要求。久而久之,小明覺得奶奶不守信用,自己作業做得越快,題量就越多,慢慢的產生了逆反心理,開始與奶奶打游擊戰。奶奶在身邊就做題,奶奶離開,就開小差,慢慢的養成了做作業精神不集中,拖延時間的習慣。現在小明對奶奶的任何言行都不予以信任,眼見小明學習成績下降,又馬上上中學了,奶奶只是心急如焚,又無法與之溝通,無計可施。
二、理論:
受到獎勵的行為會反復出現,受到懲罰的行為會趨于消失
----強化理論
三、我的分析:
這個案例中,小明的現狀是奶奶錯誤懲罰的結果。
也許有朋友會問:奶奶沒打罵小明,怎么懲罰小明了?
敬請各位正確理解獎勵和懲罰--------所有有利于個人優勢需要得到滿足的因素都是獎勵,所有阻礙個人優勢需要得到滿足的因素都是懲罰。
打罵小明只是懲罰的一種方式,輕度的打罵是孩子們容易承受和忘記后果的一種,奶奶用于小明的懲罰遠超過了一般的打罵------
首先,優勢需要被輕視。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之一!拔易鐾赀@些題您讓我出去玩!”是小明非常正當的要求,也是他的優勢需要,但是,奶奶以嚴格要求為由,輕而易舉地奪走了。別看孩子小,他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也會思考“是什么導致了我的優勢需要被剝奪?”當他發現根子出在“做題”上時,他自然也在“做題”上采取保護自己的措施。
其次,快速完成任務的結果是懲罰。
原因:小明做完作業,奶奶發現時間尚早,就又提出給小明增加練習題的要求。感受:小明發現自己作業做得越快,題量就越多,距離出去玩就越遠。結果:與奶奶打游擊戰→養成不良習慣→學習動機喪失→成績下降。
受到懲罰的行為會趨于消失,小明快速完成任務的行為受到不應有的懲罰后出現案例中的反應完全符合心理學所描述的規律。
四、怎么辦?
最需要改變的是奶奶,奶奶如果不想要這種事與愿違的結果,她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的正當需要,理解自己各種行為會帶來的結果,調整與小明相處的方式,按強化理論所說的獎勵和懲罰去引導小明。
小明已經進入了厭學的狀態,他的未來生活要求他必須改變現在的狀態。小明要做的是找出自己新的優勢需要,不斷用自己取得的新成績重新找回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對小明來說,補上以前耽誤的課程和改變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將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希望他能走過來!
說實在的,我不知道小明和奶奶的悟性如何,小明還小,自己頓悟的可能性很小,他需要大人的引導;然而,很多時候奶奶往往會認為自己經驗豐富,會堅持錯在孩子,如果這樣,我只有深嘆一聲:可惜了又一個天資聰慧的孩子!
在博友幸福解碼家讀到一個案例,很值得家長們深思:
小明今年小學六年級,從小由奶奶帶,天資聰慧,反應機敏,給全家帶來諸多歡樂,奶奶更是責任心強,有別于其他長輩,對孫子從不溺愛,嚴格要求,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精心培養打造出一個能夠出人頭地的可塑之才。然而事與愿違,結果并沒有朝著奶奶所設計的軌跡發展,出現了偏差。
小明初入小學,學習興趣濃厚,做題速度快,質量高,成績優秀,這讓全家倍感欣慰。放暑假了,小明每天都很自覺地按照要求完成暑期作業,同時奶奶還給出點課外題,進行強化訓練。在做奶奶出作業題時,小明向奶奶提出要求:“我做完這些題您讓我出去玩!”奶奶答應了。小明也興高采烈的以最快的速度,高標準的完成了任務。然而,當小明做完作業,奶奶發現時間尚早,就又提出給小明增加練習題的要求。久而久之,小明覺得奶奶不守信用,自己作業做得越快,題量就越多,慢慢的產生了逆反心理,開始與奶奶打游擊戰。奶奶在身邊就做題,奶奶離開,就開小差,慢慢的養成了做作業精神不集中,拖延時間的習慣。現在小明對奶奶的任何言行都不予以信任,眼見小明學習成績下降,又馬上上中學了,奶奶只是心急如焚,又無法與之溝通,無計可施。
二、理論:
受到獎勵的行為會反復出現,受到懲罰的行為會趨于消失
----強化理論
三、我的分析:
這個案例中,小明的現狀是奶奶錯誤懲罰的結果。
也許有朋友會問:奶奶沒打罵小明,怎么懲罰小明了?
敬請各位正確理解獎勵和懲罰--------所有有利于個人優勢需要得到滿足的因素都是獎勵,所有阻礙個人優勢需要得到滿足的因素都是懲罰。
打罵小明只是懲罰的一種方式,輕度的打罵是孩子們容易承受和忘記后果的一種,奶奶用于小明的懲罰遠超過了一般的打罵------
首先,優勢需要被輕視。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的動力之一!拔易鐾赀@些題您讓我出去玩!”是小明非常正當的要求,也是他的優勢需要,但是,奶奶以嚴格要求為由,輕而易舉地奪走了。別看孩子小,他出于趨利避害的本能也會思考“是什么導致了我的優勢需要被剝奪?”當他發現根子出在“做題”上時,他自然也在“做題”上采取保護自己的措施。
其次,快速完成任務的結果是懲罰。
原因:小明做完作業,奶奶發現時間尚早,就又提出給小明增加練習題的要求。感受:小明發現自己作業做得越快,題量就越多,距離出去玩就越遠。結果:與奶奶打游擊戰→養成不良習慣→學習動機喪失→成績下降。
受到懲罰的行為會趨于消失,小明快速完成任務的行為受到不應有的懲罰后出現案例中的反應完全符合心理學所描述的規律。
四、怎么辦?
最需要改變的是奶奶,奶奶如果不想要這種事與愿違的結果,她就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的正當需要,理解自己各種行為會帶來的結果,調整與小明相處的方式,按強化理論所說的獎勵和懲罰去引導小明。
小明已經進入了厭學的狀態,他的未來生活要求他必須改變現在的狀態。小明要做的是找出自己新的優勢需要,不斷用自己取得的新成績重新找回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對小明來說,補上以前耽誤的課程和改變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將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希望他能走過來!
說實在的,我不知道小明和奶奶的悟性如何,小明還小,自己頓悟的可能性很小,他需要大人的引導;然而,很多時候奶奶往往會認為自己經驗豐富,會堅持錯在孩子,如果這樣,我只有深嘆一聲:可惜了又一個天資聰慧的孩子!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