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現代史選擇題疑難解析

2017-06-04 08:23:53 來源:精品學習網

  "世界近現代史選擇題疑難解析"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1.馬克思認為:“新航路的開辟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 A 貿易范圍的擴大 ?B商業資本的發展 ? C 航路中心的改變 ?D 商品種類的增多?

  【解析】:解答材料型的選擇題,首先要讀懂材料,這句話是在表述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此題主要考察我們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理解,新航路開辟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商業革命,一是價格革命,商業革命主要指使商路中心轉移和市場擴大,價格革命則主要指資產階級獲利和封建主的衰落,據此分析可知這句話應指價格革命,資產階級獲利推動商業資本發展,加速封建主義崩潰,因此應選擇B,而其它幾項則側重于指商業革命。但B選項由于有“商業”字樣,又容易使有些同學理解為指的是商業革命而不敢選擇,因此要選對此題實際還考察了對一些基本知識的理解,要知道資本主義早期原始積累主要依靠商業資本。?

  2.下列關于文藝復興性質的敘述最確切的一組是: (1)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2)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3)思想文化領域的一次偉大變革(4)它把人們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 A (2)(3) ?B(1)(2) ?C(1)(3) ?D(1)(3)(4)?

  【解析】:此題難度并不大,同學們之所以選錯關鍵是由于審題不清,上面四項都是和文藝復興相關的正確敘述,但第(2)小項不是文藝復興的性質,而是它開展所借助的外衣,第(4)小項則是對文藝復興影響的表述。只有(1)(3)是對其性質的敘述,因此只能選擇C。?

  3.16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直接原因是: ? A 英國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 ? ? B 受外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 C 手工工場出現并擴展 ? ? ? ? D 新航路開辟導致英國海處貿易的發展?

  【解析】:此四項好像都和英資本主義發展有關系,很多同學不知如何下手,A、B不可能是其直接原因,而C項實際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表現,并且教材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這一目中實際已明確表述了新航路開辟后海外貿易推動手工工場迅速發展的內容,這實際考察了學生對教材掌握的準確程度。因此應選D。?

  4.啟蒙運動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實質上反映了: ??

  A 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朽和黑暗 ? ? ? ? ?B 發展商品經濟和對自由勞動力的要求 ? C 封建統治已經陷入全面危機 ? ? ? ? ?D 封建教會的權威地位發生嚴重動搖

  【解析】:以上四項都應該算是“自由”“平等”要求在當時社會的反映,而要抓住實質的反映剛需要運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存在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理論去思考,封建王朝時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經濟基礎,人們的思想也是保守的、閉塞的,絕對服從王權、教權成為理所當然的意識。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興起,公平交易,自由買賣的行為也必然引發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自由”、“平等”要求在商品經濟出現后自然會應運而生。總之,一定時期的思想必然是一定政治、經濟發展的表現。所以此題應選B?

  5.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 ? A 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長 ? ? ? B 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 C 各殖民地間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D 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解析】:此題審題很重要,要清楚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以上四項應該都是促成“聯合一致”的因素,但起到主導作用的是在聯合前統一民族的形成,因為它既包含了ABC三項所表述的共同趨向,還有更豐富的內涵,還包括了已有了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心向,共同利益要求等等,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最終形成一場為民族而戰結果,也是促使獨立戰爭取勝的關鍵因素。?

  6.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統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 A 掃除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阻礙 ? ? ? B 使普魯士勢力得到延伸 ? C 把奧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 ? ? ? ? ? D 打敗法國,取得歐洲大陸霸權?

  【解析】:解答此題時,很多同學誤選成A,這就犯了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錯誤,德意志統一確實是在資本主義有所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但實施統一的領導并不是資產階級,俾斯麥是作為容克貴族的代表領導統一的,他的行為一定是為服務于他所代表的階級,和他所效忠的普魯士王朝,所以我們不能把A的意思強加在俾斯麥的頭上,而C、D兩項自然都在B項意思之內,所以此題應選B?

  7.在意大利統一過程中,加里波第和加富爾的主要不同表現在: A階級利益 ?B政治傾向 ?C對奧地利的態度 ?D追求目標?

  【解析】:加里波第和加富爾都是為意大利統一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為了實現統一,當時他們對奧地利的態度和追求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首先排除C、D,要從A、B中做出正確選擇 ,須清楚他們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加里波第是資產階級自由派,而加富爾是資產階級民主派,他們都代表資產利益,但加里波第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而加富爾則主張建立民主共和國。所以應選B

  8.中下級武士之所以成為日本倒幕運動的領導力量,主要是因為: ? A 資本主義經濟相對薄弱 ? ? ? ? ? B 封建專制統治異常穩定 ? C 中下級武士已演變為資產階級 ? ? D 日本有尚武傳統,武士階層更具號召力?

  【解析】:解答此題必須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把事物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倒幕是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運動,一般規律都應是資產階級領導,而在日本,中下級武士本是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支柱,倒幕之所以由他們來領導,根本原因是他們對幕府統治的日益不滿,而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又首先開始于農村,使日本資產階級沒有很快形成一種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這樣擁有武力的中下級武士從封建統治者的衛士演變成為掃除封建勢力的清道夫。但我們不能認為他們演變成了資產階級,這是有確切的,所以在此題中主要原因就要歸結于日本的這種社會狀況所決定。選A。?

  9.西南強藩成為日本倒幕運動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資本主義最早發展起來 ?B 幕府統治勢力鞭長莫及 ? C 當地志士具有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 ? ? ?D 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解析】:此題B、C兩項較易排除,在A、D兩項中選擇有一定難度,A項本身的敘述是基本正確的,但基地在哪關鍵還要看倒幕的領導趨向,西南強藩資本主義發展使其具有了成為基地的客觀條件,但此題問的是主要原因,也就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主要還是由于D倒幕派控制了藩政。?

  10.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具有: (1)民族解放運動性質(2)國家統一運動性質(3)資產階級性質(4)地區爭霸性質 A(1)(2)(3) ? ?B(2)(3)(4) ? ? ?C(1)(3)(4) ? ?D(1)(2)(3)(4) ?

  【解析】:明治維新運動具有民族解放運動性質和資產階級性質是顯而易見的,廢藩置縣的措施應該能體現國家統一運動的性質。明治維新運動為以后日本加緊地區爭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此時的明治維新運動還沒有推行地區爭霸的表現,因此應選A?

  11.19世紀中期,英俄對外擴張的方式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為: A 對外擴張的目的不同 ? ? ? ? ?B 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 C 兩國社會性質不同 ? ? ? ? ? ?D 兩國地理環境的差異?

  【解析】:以上四項都是造成它們擴張方式不同的原因,但一定要理解,更重要的還是它們的經濟發展程度決定它們不同的需求,從而決定它們不同的擴張方式。工業革命后的英國加強了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而還處于農奴制的俄國仍然執著于對領土的擴張,所以英國用商品和炮艦打開別國的大門,而俄國仍然是用武力蠶食周圍國家的領土。應選B?

  12.十月革命前,俄國相對落后的表現不包括: ? A 保存大量封建農奴制殘余 ? B 小農經濟占優勢 ? ? ?C 依賴外國資本 ? ? ? ? ? ? D 社會矛盾復雜?

  【解析】:A、B顯然是落后生產關系的體現,不容易判斷的是C、D兩項,這里搞清,D項是落后帶來的結果,而C是落后的體現。?

  13.加速一戰結束的根本原因是: ? A 參戰國革命運動高漲 ? ?B 美國后期參戰 ? C 參戰國物資嚴重匱乏 ? ?D 戰爭曠日持久?

  【解析】:以上四項都加速了戰爭的結束,分析根本原因要考慮,一戰是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帝國主義這家之間的爭奪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為了搶奪殖民地和爭奪霸權,它們可以把戰爭無休止的進行下去,而真正讓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害怕的是無產階級的斗爭,當各國紛紛出現無產階級革命時,引起了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恐懼,促使它們迅速作出結束戰爭的決定。?

  14.十月革命最本質的特征是: ? A 無產階級用暴力奪取政權 ? ? ? ? ? ? B 無產階級用和平方式奪取政權 ? C 無產階級從城市到農村奪取政權 ? ? ? D 無產階級從農村到城市奪取政權?

  【解析】:首先判斷B、D是不正確的表述,C項對于十月革命的表述雖正確,但十月革命最本質的特征就是無產階級革命,而無產階級革命的特征就應該是暴力奪權,所以應選A。

  15.俄國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戰爭,但結果卻超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戰爭的范圍,具體表現為: ? A 推翻了極端專制的政權 ? ? ?B 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 C 無產階級掌握政府權力 ? ? ?D 工人群眾擁有革命武裝?

  【解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目的是要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權,領導者大多是資產階級,但有些國家也出現了無產階級參與領導民主革命。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題中A、C、D三項是附合資產階級民主范疇的,而第二項,革命成功后出現的兩個政權,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當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與其并存的還有工兵代表蘇維埃,它屬于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一般建立無產階級性質的政權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因此B項是超出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戰爭的范圍。?

  16.決定二月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 俄國的落后 ? ? B 長期的沙皇專制統治,造成俄國沒有合法斗爭的條件 ? C 臨時政府繼續參戰D 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

  【解析】:做此題時,有很多同學過分強調了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客觀的分析,這更主要是取決于俄國的國情,屬于國情的A、B兩項中當然B項更能說明原因。?

  17.1921年蘇俄實施的新經濟政策: ? A 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逐步戰勝資本主義 ? ? B 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方針 ? C 恢復了自由貿易和資本主義的經濟秩序 ? ? ? D 是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成熟的表現?

  【解析】:此題主要考察了對新經濟政策的理解,B的錯誤是它不是“長期”方針,C的錯誤是不能是恢復資本主義的經濟秩序,一定要有前提,是在無產階級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內恢復資本主義的經濟而不是其秩序。D的錯誤在于它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成熟的表現,而是探索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理論的成熟表現。

  18.在“凡爾賽體系”中喪失領土和屬地最多的國家是: ? A 保加利亞 ?B 德國 ?C 匈牙利 ?D 土耳其?

  【解析】:通過對比形勢圖不難看出,土耳其從原來的帝國僅剩下了伊斯坦布爾及附近地區應該是損失最多的,此題提醒同學們要注意看圖,從圖中發現和掌握隱性知識。?

  19.1919年3月25日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你們可以把德國的殖民地奪走,把它的軍隊減到僅夠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軍減到五等國家的地位,但結果還是平等的,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它將會對戰勝國進行報復”這段材料說明:(1)英國反對締結處置德國的和約(2)英國認為《凡爾賽和約》是不公正的(3)勞合·喬治預感到德國復仇主義者的威脅(4)《凡爾賽和約》將導致戰勝和戰敗國的矛盾激化 ? ? A(2)(4)B(1)(3)C(1)(2)D(3)(4)?

  【解析】:這是一則材料式選擇題,關鍵是讀懂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英德是一戰中的敵國,不可能反對處置德國,《凡爾賽和約》英法占盡上風,也不會認為其是不公正的,而勞合·喬治的一番話正說明了(3)(4)的敘述。?

  20.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新政的相似之處是:(1)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2)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3)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4)通過發展商品生產恢復農業 ? A (1)(2)B(1)(3)C(2)(3)D(2)(4)?

  【解析】:通過分析我們可知,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重點是恢復發展農業,不附合(3),美國的新政則不是為通過發展商品生產恢復農業,因此兩項是不正確的。?

  21.美國經濟危機發生后,首先波及德國,這是因為: ? A 德國國內市場狹小 ? ? ? ?B 一戰后,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 ? C 巨額賠款制約經濟發展 ? ?D 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美國?

  【解析】:題中四項都是構成其危機的因素,但此題強調的是繼美以后首先波及德國的原因,那么就更要考慮一戰后美德關系的變化,因此D項才是正確的。?

  2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1929年經濟大危機的影響 ? B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 C 英法的綏靖政策和蘇聯的“中立自保” ?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擴張?

  【解析】:A是比較直接的原因,B是根本原因C是加速爆發的原因D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戰的罪魁禍首。?

  23.二戰后,促使韓、日經濟快速發展的相同因素是: ? A 采用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 ? ? ? ? ? ? B 利用本國的廉價資源吸引外國投資 ? C 利用西方國家經濟轉型的有利時機 ? ? ? ?D 接受國外大量軍事訂貨?

  【解析】:仔細分析可以看出,B、C不符合日本,日本沒有太多廉價資源,它是在五十年代就開始發展起來的,西方國家經濟轉型的有利時機是出現于六七十年代。而D不符合韓國。只有A是兩國共同的因素。

  25.“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發展的杠桿是;(1)政府采取宏觀調控(2)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3)充分利用科技成果(4)加強國際經濟聯系 ? A(1)(4) ? ? ? ? B(2)(3)(4) ? ? ?C(1)(2)(4) ? ? D(1)(2)(3)(4)?

  【解析】:這主要考查同學們分析問題的全面性,這四項都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第(4)項,在教材中敘述的作用比較隱藏,也沒有和其它幾項集中在一節介紹,因此在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這些隱含的知識點。?

  26.“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19世紀末的資本主義發展最大不同點是: ? A 借助新科技成果 ? ? ?B 發展新興產業 ? ? ? ?C 利用政府力量 ? ? ? ?D 德、日發展迅速?

  【解析】:兩次分別借助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技術革命,當然也隨之都出現了一些新興部門,19世紀末,德國通過統一運動,日本經過明治維新都有了迅速的發展,二戰后,兩國也成為了發展速度較快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不同的是,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是兩個時期的不同之處。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世界近現代史選擇題疑難解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七七久久影院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日韩中文字幕波罗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