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區域農業發展知識點
農業生產與地域結合而形成的相對統一的空間。育路小編準備了區域農業發展知識點,希望你喜歡。
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1)氣候條件:大部分位于濕潤、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和水分基本可滿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條件是容易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
(2)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農業生產。
(3)社會、經濟條件:①工業: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②交通: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③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于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脈(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3、農業布局特點:耕作農業區: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4、東北商品糧基地生產特點:①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②地區專業化生產
5、農業發展方向: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山區農業: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
6、東北建設商品糧基地的有利條件是:
自然條件:雨熱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廣闊、土壤肥沃。
社會經濟條件:人均耕地面積大,機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對外聯系方便,市場需求大。
7、東北商品糧基地發展潛力較大的原因:
地廣人稀,機械化水平高,糧食商品率高;目前單位面積產量不高,隨著科技和農業投入的增加,糧食的單產和總量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農荒地可供開墾;(為什么長江三角洲地區商品糧基地潛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凈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設等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面積將會有所下降;目前單產已較高,增產潛力已較小。)
區域農業發展知識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區域農業發展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