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項脊軒志
歸有光的敘事抒情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平淡自然的筆調記敘日常生活小事,運用追敘、回憶、觸景生情、見物思人等方式,從瑣屑事件的敘述中抒寫出真切的感情,從平淡情景的描繪中表現出悠遠的意趣。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中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希望你喜歡。
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開甫,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江蘇昆山人,世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文學家,散文源出于《史記》,取法于唐宋八家,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梁,被稱為“唐宋派”。他提倡“獨出于胸臆”,強調真實感情,風格樸實,被譽為“明文第一”,時人稱他為“今之歐陽修”,對“桐城派”影響很大。 《項脊軒志》:選自《震川先生集》。抒情散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和場面,來表情達意。
“志”與“記”:志,古代記敘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性質與“記”相似,但“記”通常用以記“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等等;“志”則大都用以記錄人物事跡,如墓志、人物志等等。 項脊:地名。歸有光的遠祖曾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項脊涇。作者把自己的書齋名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一說它窄小,如在人的頸背之間。 三五之夜:農歷十五的夜晚。(古詩文中常用兩個數字相連而相乘的方法指代某個年齡或日期,類似有“二八佳人”)
束發: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束發指孩童時代。
先大母、先妣:“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在稱謂前加“先”表已死去。“先妣”指已去世的母親。《禮記》“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故去世的父親稱“先考”,去世的母親稱“先妣”。
閨:一般指宮中小門或內室。“閨”字常和女子有關,沒結婚的女子稱“閨女”,女子的住室稱“閨房”。文中“中閨”指內室或婦女的臥室。
1、每:①每.移案:每當。 ②嫗每.謂予曰:常常。
2、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獲得
②軒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夠,可以
3、然:①室始洞然/冥然兀坐: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②然余居于此:連詞,然而,但是
4、過:①日過午已昏:(時間)過去
②大母過余曰:探望,拜訪。 ③從軒前過:走過,經過。
5、為:①始為籬,已為墻:筑,搭建。
②軒東故嘗為廚:是。
③吾從板外相為應答:作。 ④庭中通南北為一:成為
6、以:①垣墻周庭,以當南日:連詞,用來。
②能以足音辨人:介詞,憑借,根據。 ③以手闔門:介詞,用 ④執此以朝:用如“而”,連詞
7、謂:①且何謂閣子也:叫作。
②嫗每謂余曰:告訴。
8、日:①不能得日:陽光。
②日過午已昏:太陽。
③一日,大母過余曰:天。
9、之:①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結構助詞,的。
②他日汝當用之:代詞,它,代象笏。
③兒之成,則可待乎:結構助,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10、始:①室始洞然:才
②始為籬,已為墻:起初、先
11、置:①顧視無可置者:放置
②內外多置小門:設置
12、先:①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以前
②先大母婢也 / 先妣撫之甚厚:去世的
13、歸:①吾妻來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②吾妻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省親
高中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高中二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知識點項脊軒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