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荒唐的《勸學》,無辜的荀子

2016-12-29 01:43:24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

   教書多年,當然想過自己究竟是干嘛的。思前想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到現在,如果有誰教我解釋一下教師的天職,我會說,教書嘛,無非就是教會學生想事。“想事”是必要的,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得面對各色各等的事兒。處理好的前提,就是“想事”。當然,作為一個普通教師,說“教會”,未免大言不慚。因為,那個“會”,其實是無止境的。這個世界上活過的人以及還沒活過的人,我敢說,沒人敢夸口說自己已經“會了”。但教育還是需要的,教師也是應該存在的。問題是,我們真的在教學生“想事”么?

  絕對純粹的“想事”,應該在數學學科之中。大家都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人不能整天做體操呀!做體操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做數學的目的,據我所知,對絕大部分人的價值,并不在于終身琢磨數學,這個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數學家。也不在于記帳數錢,這點兒功夫,中國古人早已研究出來了,用不著引進那門顯然“全盤西化”的功課。數學的價值,在數學之外,在于,通過琢磨數學,養成一個合乎邏輯的思維格式。也就是說,養成一個“合理想事”的能力和習慣。教我看,學生學數學,只要能夠基本避免“信口開河”的毛病,就算沒白學。

  眾所周知,究其實質,數學還是“虛擬的”。X和Y代表什么?你想讓它代表什么就是什么。推理的時候,要注意前提和程序,不能亂來。1958年的時候,錢學森先生對毛主席說畝產萬斤甚至更多是“科學的”。僅此一點,就可以判定,學森同學的數學是白學了。雖說,他老人家為了“衛星上天”貢獻了不少力量,但作為一個學者和科學家,不能說及格。當然,錢學森的信口開河是有借口的,大約,也是應該得到原諒的。但有些人,不需要借口照樣信口開河,且源遠流長貽害千年──比如,戰國時的那位荀子。

  荀子,基本上被劃為儒家。但,他和孔孟的不同還是很明顯的。核心在于,他不認為人性是“善的”。孟夫子所言之“三心”──是非之心,羞惡之心,惻隱之心──他一概不信。如此,基因突變,變出來一個韓非──權謀之術的集大成者,并不奇怪。人性本惡,惻隱什么?只有你死我活,沒有和平共處。韓非子的書,到今天看來,都足以令你脊梁骨冒涼氣。比如我,總會有些好奇,想,一個人,經歷過怎樣的厄運滄桑,才能“心冷”到那種程度?不容易啊!

  韓非子和他的老師荀子,我不去考證。我要說的是,荀子的思維,是非常沒有邏輯的。做出一副雄辯的樣子,辯辭霍霍的背后,并沒有多少邏輯支撐。也就是說,他自個兒提供的“前提”,并不能對他自個兒的“結論”構成支持和支撐。在我看來,凡是沒有邏輯的說法,無論他是誰,我能做出的基本評價是──信口開河。比如,前些年,全國人民都曾經背誦過一句名言,所謂“八億人口,不斗行嗎?”韓非先生說過類似的話,所謂“上下一日百戰”,假借黃帝之口說出來的。現在想來,一句話──不斗為什么就不行呢?

  一個人說話,通常,是由自己在“社會利益格局”中的位置決定的,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是也。于是,廣州市政府“禁摩”的時候,摩托佬們老大不高興,正常。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人類中的極少部分人在極少部分場合,往往,會超越個體的“利益立場”發言。這些人,一般下場不會太好。后來,我們通常稱他們為“烈士”。處于“利益立場”的考量,世界上少不了指鹿為馬的悲喜劇。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他們都是“被逼的”。除去這些個因素,還有一些人滿口胡話。我感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會想事”。這種人,大約也是值得同情的。

  說到這里,你應該明白,我已經原諒荀子了。一個人,說自己相信的話,本無大錯。一個正常的社會,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去做出取舍。我不相信,那些滿口胡言的話語,會成為人類的終極選擇。如果真是那樣,咱不做人也罷。現在的問題是,亞里士多德及其《邏輯學》問世2000余年的當今,中國的學生還得刻苦學習荀子之流的胡言亂語。聽老師講解還不算,還得背誦下來。戈培爾曾經云過,“謊言重復一千遍便成了真理。”那么,胡說八道呢?荀子語錄我讀得不多,今天,只拿《勸學》說事。我的態度很鮮明,《勸學》中,荀子沒有邏輯,全然語無倫次。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藍草而靛青,存在一個“提取”的過程,定然屬“化學反應”無疑。水而冰,當屬“物理反應”之一種,變量在于溫度。直木而輪,應該是“外來力”使之扭曲。至于“金就礪”,通過摩擦,使刀刃部位的金屬分子減少,磨刀是也。就這一堆“烏七八糟”的現象,被荀子給“統一”起來了,拿來作為“君子通過博學和反省即可達到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的依據。這大約算得上傳統文化一直吹捧的“究天人之變”的經典語段了。大家看,是否真正“推得出”?

  下面這段,照例存在“推不出”的問題。“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欲達到“博見”的目的,“跂而望”是不如“登高”。同樣是呼喊,“順風”應該比逆風或沒風效果要好。但,這些,就必然會推出“思”不如“學”么?推理的前提,在于概念和判斷。概念模糊,判斷不充分,怎么能有謹嚴的推理?“思”和“學”的并列,合理嗎?請問,世界上可存在不需要“思”的學習?“假物”的解釋,應該是“利用外物”。這種沒有語境的“唯目的論”,最后的結局只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沒有什么不能利用,“利用意識”越強,就越加“君子”!

  貴為君子,不但可以強奸民意,自然,也可以強暴自然。“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風者,大氣環流也,和“山”與否,還真沒什么關系。按他的說法,臺灣海峽的臺風又該如何解釋?淺灘深淵,我們都見了不少,請問,又有誰見到過所謂“蛟龍”?無論螃蟹還是蚯蚓,其生活習性,大約都是一個生物學命題,根本不存在什么“用心一”抑或“用心躁”的說辭。毛病太多,罄竹難書,這里,還是聚焦“推不出”吧。

  作為學者,每一個概念的使用,都得慎之又慎。關于“山”的形成,用“積土”來解釋,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叫地理教師去解釋,他該怎么說?我想,起碼,會提到“大陸漂移”說。他會說,起碼,喜馬拉雅山脈的崛起,就與“積土”與否關系不大。荀子的文字中,所有概念都是不需要定義的,“藍草”的元素構成,“靛青”的分子式,都是可以忽略的。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舉不勝舉。學者們──其實都是偽學者──膽子大得很,自己根本不懂的東西,隨便拿來說事,發展到最后,便成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顯然不足為奇。

  作為現代人,我當然明白,由于所處年代的關系,荀子所有的胡言亂語都是應該得到原諒的。問題是,今天還讓這些沒有任何邏輯的東西占據著我們的教材,大約,是不能由荀子來負責的。中國文化的源頭,本來就缺乏邏輯,缺乏實證精神,缺乏對自然規律的探求和尊重。在這方面,遵循“拿來主義”的方略,應該沒錯。而現在的怪現象在于,上一節課,數學教師大肆演繹邏輯。下一節課,語文教師卻引導大家尊崇胡言亂語。當然,這責任,似乎也不能全部歸結到語文教師身上。語文教材的編者,自身水平有限,選編教材的時候,缺乏真正的科學精神。于是,像《勸學》這樣的偽科學乃至反科學的文字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怪了。

  關于中國當代教育,我想,鄧小平先生給北京景山學校的題詞值得回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中國,向來推崇教材統編,而“統編者”的思想和境界,卻不怎么過關。如何讓教材編篡者具備真正的“世界視野和現代意識”,應該放在整個中國教育的前端,去考量,去改善。按此標準衡量,語文教材中的一大批篇目,都存在被撤除的必要。只有真正給予學生“想事的能力”,中國教育才可能真正步入正軌,中華民族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聰明的民族。而目前,太多的教材,都是一筆糊涂帳。問題是,直到現在還在喝“糊涂奶”的孩子,長大以后,又能聰明到哪里去呢?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荒唐的《勸學》,無辜的荀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 亚洲资源站中文在线丝袜 | 久久99一区二区五月天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v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