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過秦論》課文導讀
《過秦論》是史論。所謂“過秦”,就是言秦之過。西漢初期,經歷了春秋戰亂到楚漢相爭500多年的戰爭,社會經濟遭受了嚴重破壞,土地荒蕪,人民流亡,人口減少,經濟凋蔽。賈誼的《過秦論》正是針對這種社會現實而寫的!哆^秦論》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著重敘述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無道,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這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這個觀點也貫穿在其余兩篇之中。作者總結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意在借古諷今,即從反面說明“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義,目的是勸漢文帝對人民施行寬松的政策,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滅亡的覆轍。
文章前四段是敘述歷史事實:第1段寫秦孝公任用商鞅,使秦國強盛起來;第2段寫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時期國勢日強,各國諸侯“爭割地而賂秦”,并順勢一筆帶過孝文王、莊襄王時情況;第3段寫秦始皇統一天下,國勢強盛到了極點,但暴虐也到了極點;第4段寫陳涉起義,天下響應,迅速滅秦。文章第5段轉入議論,分析秦滅亡的原因,得出結論,結束全文。
前四段敘史實,是末段發議論的基礎和根據。這樣寫,便于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且避免了議論的空泛,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文章敘事,極力鋪張渲染,逐層推進,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議論用了對比手法,說理透徹有力。
本文的語言也頗具特色,除運用了豐富的詞藻外,還運用了排比、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段,使文章酣暢流利,極有文采。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過秦論》課文導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