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真實的絕望──關于《祝福》主題的再思考

2016-12-26 01:56:30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

   《祝福》的主題是啟蒙還是感嘆?是憤怒地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達毀掉“鐵屋子”的奮力吶喊,還是痛苦地抒發喚醒愚昧的艱難,傾吐身處黑暗長夜中真實的絕望?這是一個關系到怎樣按照新課程標準教學魯迅作品,怎樣讓學生認識魯迅、學習魯迅的問題,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執教新編高中教材課文《祝福》時,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關于《祝福》的主題,中學語文界曾長期并存著具有代表性的、至今仍被不少教師當做“標準主題”的兩種分析:

  一是《祝福》的主題在于揭露“四權”(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對中國婦女的迫害。(著重號為筆者加,以下同)這種觀點自建國至80年代中期,始終貫穿于各類語文教學資料之中,而且是這一時期語文教師教學所必須遵循的標準主題。其主要依據是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的一段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宗法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我們曾經依據教參引導學生做這樣一一對應的分析:祥林嫂是“四權”的受害者;她的婆婆、大伯、堂伯身上體現了族權;柳媽和四嬸身上以及神廟體現了神權;未出場卻壓在祥林嫂心中的祥林和賀老六體現了夫權;而魯四老爺更是這“政權”的代表,因為農村中的封建地主是國家賴以統治的基礎。“所以說,魯四老爺是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是元兇”。

  二是《祝福》的主題在于“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理由是:魯迅先生當時的戰斗實踐,主要是“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而封建禮教就是舊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封建禮教,一直是魯迅先生反封建的主要內容。“總之,《祝福》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質。在它的全部描寫中,包含著打碎這個精神枷鎖,改變那不合理的社會的強烈呼吁,包含著為此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與追求。從中,我們可以見到魯迅這個偉大的現代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巨大身影。”

  很明顯,上述觀點都是以將魯迅作為一個偉大的戰斗者和偉大的啟蒙者為前提,以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目光來定向透視《祝福》的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而不是將魯迅作為一個感情豐富的文學家,從文學創作動機和接受美學的角度把《祝福》當做一篇小說來解讀。

  反復研究《祝福》,審視《彷徨》創作前后的魯迅思想情感歷程,筆者發現:《祝福》的主題,不是偏重于揭露和吶喊,作者不是重在以啟蒙者的姿態去喚醒沉睡的人們,而是側重于抒發因為多次的吶喊不見回音,多次的奮力前行不見光明的焦慮和絕望情緒。這是一位成長中的偉大戰士在四處碰壁之后自然的感情流程,也是一個偉大革命家在尋求療救社會良方的過程中“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衣帶漸寬”時真實的迷惘和絕望。就是說,《祝福》的主題是感嘆“魯鎮社會”式的中國傳統腐朽倫理文化的堅固,表現了喚醒愚昧進程中的彷徨,在強大的“魯鎮社會”式的倫理文化浸染下抒發了對所有麻木的病態靈魂的絕望之情。

  如果結合《彷徨》創作前后魯迅思想感情發展的歷程,便能清晰地感受到《祝福》蘊含著的巨大痛苦和空前絕望的情緒:“找遍中國,作為精神世界的戰士究竟在哪里?有誰能發出真誠的聲音,把我們引向美好剛健的境地嗎?有誰能發出溫暖和煦的聲音,把我們從荒涼寒冷的境界中援救出來嗎?國家的情況如此糟糕,可是像耶利米那樣將最后的哀歌唱給世界、遺留給后人的詩人也沒有。不是產生不出來這樣的人,即使產生出來也被群眾所扼殺。”這就是《彷徨》創作前夕魯迅眼中嚴酷的社會現實。“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這是魯迅創作《彷徨》時的痛苦沖動。而居于《彷徨》篇首的《祝福》,又是作者彷徨和絕望情感最激烈的宣泄:“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殺人,然而都不實行,我大約不是一個勇士”,“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里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雖然竭力遮蔽著,總還恐怕傳染給別人”。《祝福》剛發表之后,魯迅在給友人李秉中的信中這樣說,“毒氣”和“鬼氣”,即是他心中真實的絕望心情。

  《祝福》的全篇正是在這樣的心情籠罩下,展示了一個死氣沉沉毫無希望的社會環境,講述了一個令人萬分痛心而又絕望的祥林嫂的故事。“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在這令人壓抑的自然環境與氤氳著嗆人的愚昧的倫理氣味的社會環境中,回蕩著令人絕望的各種聲音:不僅有魯四老爺冷酷的“可惡”“謬種”的謾罵聲,綁架并轉賣祥林嫂的婆婆及家人們的喧鬧聲,聽完祥林嫂講阿毛的故事之后的男人女人們滿足的調侃聲;還有常常在祥林嫂面前起哄的孩子們的哄笑聲,可憐至極卻又“詭秘”的哂笑祥林嫂的柳媽“恐怖”指點祥林嫂的竊竊私語聲,更有為捍衛神靈而給祥林嫂以炮烙重創的四嬸那“你放著吧!”的斷喝聲。在這無情的混響聲中,祥林嫂變成了游走在魯鎮絕望的街頭的行尸。當她猶豫而恐懼地遇見了“出過門”“見識也多”的“我”,又聽到“我”支支吾吾的答問聲后,不久就悄然地倒在了魯鎮的雪地上。當然,促使她倒下的,除了魯鎮街上的混響聲,還有來自她心靈深處的負罪感,她意識中陰魂世界的閻羅大王,令她懼怕的祥林和賀老六,以及讓她念念不忘的阿毛。

  混響著吞噬祥林嫂生命的愚昧躁聲的魯鎮,是一個病態的社會,生活在這里的人,全都是病態的人。

  誰能療救魯鎮社會病態的眾生?這是確定《祝福》主題是否側重于“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是否側重于表現“巨大身影”的啟蒙者“強烈地呼吁”的關鍵。我認為,如果《祝福》的主題側重于“揭露”和“喚醒”,那么從“外面”回歸魯鎮,是“出門人,見識也多”的“我”,面對祥林嫂“一個人死了,究竟有沒有靈魂”的鄭重詢問,就不應支支吾吾,至少應從道義上或是從啟蒙者的責任方面給祥林嫂以生的勸誡;如果《祝福》的創作主旨意在顯現啟蒙者的“巨大身影”,那么,面對“竟不知有辛亥革命,無論共和時代”的魯四老爺,至少應順便在“寒暄”中介紹一下“革命形勢”。我們在魯鎮的街上,找不到充滿必勝信心的“巨大身影”。

  誰可作為“魯鎮世界”里有希望被“喚醒”,并能有望起來“打碎封建禮教”的人選?

  這又是解開《祝福》主題的一把鑰匙。很明顯,自己深感罪惡深重,迷信思想毒害已滲透了靈魂,對現實的世界已徹底絕望的祥林嫂,已是沒有希望醒來的,滿嘴“可惡”“謬種”的魯四老爺,更已無法療救,又有誰能喚醒四嬸、柳媽?難道祥林嫂的婆婆、衛老婆子、常聽“阿毛故事”的男人女人們,甚至連在祥林嫂痛心懷念阿毛時,似笑非笑著起哄的孩子們,還有救嗎?沒有救!面對這樣的魯鎮,奮力吶喊的意義和希望在哪里?有誰能喚醒酣睡在腐朽倫理世界里的魯鎮眾生嗎?沒有!這是絕望的世界,絕望的眾生!

  或許有人擔心,讓學生發現魯迅情感中的“絕望”,會削弱魯迅的偉大形象,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擔憂。魯迅的大絕望源于他的大希望,因為彷徨之深,才有他《彷徨》之后大徹大悟的超然清醒,因為絕望之極,才有他絕望之后義無反顧地毀掉舊世界的奮然前行。《祝福》的絕望情緒,并非是消極和虛無的退卻,而是他由真實平凡的生命到偉大哲人成長歷程中真實的心靈軌跡。透過作者為我們呈現的魯鎮祝福天空下團團飛舞的雪花,靜聽天地圣眾醉醺醺的靈魂,會猛然發現作者面對民族生存困惑,尋求救國良藥過程的巨痛和艱難。魯迅的絕望至少告訴我們,對生存困境缺少近乎絕望的危機,沒有痛苦,沒有悲哀,以為社會的改革會在激情狂熱的吶喊中可以繞過絕望之痛,繞過彷徨過程中深刻的察省,輕而易舉即可達到創新境界的思維方式,不僅是片面的,也是危險的。

  我認為,教師只有走出政治解讀魯迅作品、神話魯迅人格形象的定向思維習慣,按照多元解讀魯迅作品、走進魯迅情感世界的開放思維原則,讓學生既看到他奮力吶喊沖破黑暗時的勇往直前,也看到他面對超越困境前艱難的絕望彷徨,才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品味魯迅作品,于真實平凡中發現魯迅的偉大。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重新解讀《祝福》,傾聽魯迅真實絕望的嘆息,也許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愛之深恨之痛的巨大震撼。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真實的絕望──關于《祝福》主題的再思考”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成熟女人性视频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应用 | 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亚洲开心网激情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