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祝福》中兼及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2016-12-26 01:51:59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

   在小說《祝福》中魯迅先生著力塑造了祥林嫂這一勤勞、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形象。作品通過對她一生悲慘命運的描繪,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對鮮活生命的摧殘和迫害。在大多數人看來,祥林嫂只是一個遵從封建禮教秩序的舊中國農村婦女形象,同時也認為,作者筆下描繪的是一個令人窒息的沒有任何生氣的社會環境。然而筆者卻認為這種認識并不全面,因為,作品在沉重的黑暗中,還透著一條光明的“尾巴”,盡管它很微弱。

  這條光明的尾巴,就是祥林嫂在走向人生的末路時,對鬼神的“疑惑”。

  1、祥林嫂的反抗性表現在她對封建等級觀念及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上。她第一次逃到魯鎮來做工,顯然是在喪夫之后,因為不堪忍受“嚴厲的婆婆”的虐待,并決心做一個不依賴他人的、自立自守的“未亡人”。當然,也有怕被婆婆伙同族人賣掉而不能保全名節的原因。對于野蠻的暴力綁架,她作出了“出格”的反抗,以至撞破了額頭。雖說這種反抗的本意仍是為了守全封建禮教中的“名節”,但起碼能說明:她不是逆來順受、任人隨意擺布的。這些都可看作是構成她反抗性格的基礎。

  2、祥林嫂的反抗性格還表現在她對待世俗觀念的態度上。在尋死覓活、撞破額頭之后,她最終還是與賀老六開始了新的生活。雖說這也是不得已的事,但她畢竟沒有因此而覺得見不得人,自己給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相反,她曾一度過得安穩平靜,生了孩子,人也胖了。可見她又不是那種頑固地死守住封建“節烈”不放的人,而是思想開通、能面對現實的聰明人。這相對于她生活的那個時代來說,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3、祥林嫂的反抗性格也從她與自己坎坷命運的抗爭中表現出來。第二次喪夫并失子后,祥林嫂又一次到魯鎮來做工,此時她在人們心目中已是一個“克夫克子”的有“罪孽”的人了。然而祥林嫂不甘心做別人眼中的“不潔”的人,她仍然努力爭取“做人”的資格,以自己后天的努力與她那坎坷的命運抗爭。在聽從柳媽的“啟發”,花了辛苦勞動所得的十二元鷹洋到廟里捐了門檻之后,她滿以為自己是“正常”人了,便在魯四老爺家祭祀時“坦然”地去拿東西,結果仍然被喝住,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得人”了。

  4、臨死前向“我”的提問是她反抗性格體現的最高潮。及至一切掙扎、苦熬都無濟于事,她淪為乞丐,陷入了徹底的困境。在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時,她對千百年來統治人們的鬼神蒙昧思想提出了質疑。“她想到:鬼神不是以公正、慈悲為懷的嗎?為什么對自己是那樣的不公,那樣的殘忍無情呢?她從切身的痛苦經歷中,引申出對鬼神世界的疑惑了。”(《名作欣賞》1986年第4期)這活躍的思想恐怕不是一般只求果腹的乞丐所應有的吧?之所以說這是一條光明的尾巴,是因為“長期封建制度的野蠻統治,造成了中國勞苦百姓的麻木、愚昧,尤其是其中的婦女,有誰懷疑過人類社會,冥冥之中還被一個鬼神世界主宰著?而祥林嫂,竟對它疑惑了。這是破天荒的事,要知道,對鬼神的疑惑,就是對封建統治意識的疑惑,也就是對勞動婦女傳統命運的疑惑”(同上),更是對封建舊秩序賴以維護的思想根基的動搖。這一驚人的念頭,從一個備受禁錮、束縛的弱女子的頭腦中產生,不啻是一聲驚雷,一道閃電。

  從魯迅本人的思想及其同時代的作品中,我們也不難尋到這一思想的軌跡。祥林嫂身上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不僅僅是勤勞、質樸。比如,同樣是受害的閏土、孔乙己、華老栓、阿Q,他們身上就缺少這種反抗性。魯迅將中國傳統文化概括為奴性文化,雖說祥林嫂的反抗僅僅限于“想做奴隸”,但畢竟還在“疑惑”中讓人看到了一絲生氣。

  祥林嫂這樣的人物之所以不可能出現在以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罪惡為主要任務的《吶喊》中,而只能出現在《彷徨》里,是因為在創作《彷徨》時,魯迅已側重考慮到如何探路前進的問題。而祥林嫂正以她不尋常的死,以及死前對舊世界統治的“疑惑”,去警醒和啟示一切活著的人,沿著這一“疑惑”繼續“求索”下去。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祝福》中兼及祥林嫂的反抗性格”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