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識點:自然災害(天文災害)
高中最重要的階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題,多練習,為高考奮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自然災害直接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有關自然災害的知識分散在自然地理各章節中,是近幾年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內容和高考關注的熱點之一。復習時要將與自然災害有關知識通過整合,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完整的專題知識體系。
自然災害是指由于純自然的原因而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或嚴重人員傷亡的一類自然現象。自然災害與地理環境因素直接關聯,按成因可分為天文災害、氣象氣候災害和地質地貌災害。
天文災害
太陽活動的表現、標志、周期及對地球的影響是高考試題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太陽活動的表現分別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其活動周期約為11年。太陽活動極大年(太陽黑子增多,耀斑增強的年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天文災害:①電離層擾動,給通信、導航、定位帶來影響;②導致氣候異常,危及人類的健康;③高能粒子會對在空間運行的航天器及對宇航員產生輻射損傷。
育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2014年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識點:自然災害(天文災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