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一單元人口數量與環境知識點總結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每年人口數量都在遞增中。以下是第一單元人口數量與環境知識點,請大家學習。
一、人口自然增長的衡量指標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數/總人口×100%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數/總人口×100%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人口自然增長模式(共有3種模式)
1、“高-高-低”模式
原始人口增長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極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此模式出現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
傳統人口增長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較低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初期。與當時傳統的手工勞動力相結合。
2、“高-低-高”模式,又叫過渡人口增長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發達國家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屬于此種模式。發達國家從20世紀50年代進入此種模式,直到現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依舊屬于該種模式。比如說廣大的亞、非、拉國家。
3、“低-低-低”模式,又叫現代人口增長模式,現在存在于廣大的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瑞士、挪威等西歐國家。但是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屬于此模式,比如:中國、古巴、韓國。
三、一些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情況
2004年,意大利、匈牙利、俄羅斯、德國等國人口出現負增長——出生率<死亡率。
希臘、葡萄牙、波蘭、奧地利等國人口呈零增長; 英國、比利時、芬蘭等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于零。
我國人口增長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模式型向“低-低-低”模式轉變。2004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3%和0.59%。
四、當前人口增長模式下存在的社會問題
1、目前發展中國家,即“高-低-高”模式出現的社會問題有: 人口增長過快,人口與資源、環境矛盾越來越大。在城市出現了住房困難、交通擁擠、就業困難、社會治安混亂、環境污染等問題,在鄉村出現生態破壞。少年兒童和青年的生活、學習、就業問題嚴重。
對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2、發達國家即“低-低-低”模式出現的社會問題是:
人口增長慢,造成許多國家老齡人口比例升高,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
對策:適當的鼓勵生育和外來移民,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設施。
3、中國出現的社會人口問題: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壓力。一方面要解決少年兒童和青年的生活、學習就業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負擔老人的贍養,加重社會經濟負擔。
中國的人口政策: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五、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
1、一定區域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快慢,收到生物學規律的制約,也收到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領域的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2、經濟越發達,出生率越低;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醫療衛生條件越好,死亡率越低,婦女就業狀況越好,生育率越低;一般宗教都布反對人口生育;戰爭會增加死亡率;人口政策比如計劃生育政策會降低出生率
第一單元人口數量與環境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育路小編希望對大家提高成績有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第一單元人口數量與環境知識點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