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二年級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育路小編準備了歷史高二年級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內容文學藝術上“百花齊放”,學術上“百家爭鳴”。
提出1956年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
成就長篇小說繁榮。電影藝術生機勃勃。戲劇創作百花爭艷。學術爭論熱烈。
曲折(1)原因:反右派斗爭擴大化;“文革”。
(2)表現:①政治批判擴展到學術領域。②知識分子錯劃右派。
③“雙百”方針被篡改和歪曲。
④“樣板戲”獨占舞臺。
⑤文藝界“百花凋零”。
⑥科學研究停滯。
⑦圖書報刊蕭條。
文學藝術的春天
(1)原因:①清算極左路線。②鄧小平強調堅持貫徹“雙百”方針。
(2)表現:①文藝領域再次呈現繁榮景象。②學術討論空前熱烈,文學藝術創作欣欣向榮。
經驗教訓(1)正確貫徹執行“雙百”方針能直接推動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2)脫離“雙百”方針就會阻礙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3)要處理好科學、文藝工作與政治、人民生活以及繼承傳統和不斷革新的關系,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拓展提升】“雙百”方針提出的背景、內涵及其影響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黨提出讓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社會主義制度初步確立,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需要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來建設偉大的國家。引導回顧:從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剝削制度即將被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還很落后,所以黨和國家面臨的迫切任務,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迅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科學和文化事業。為適應這種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調整,提出了一些變革措施,為此針對文藝、科學領域,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2.提出:1956年,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這個方針,是黨在指導文藝工作和科學研究的實踐中逐步提出的。1951年4月,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據當時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的陸定一回憶,1956年2月毛澤東主持的一次中央會議上,他匯報了學術領域的教條主義表現,會議決定對科學采取“百家爭鳴”的方針。4月25日,毛澤東作了主題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論十大關系》報告。在隨后的討論中,陸定一發言再次談到學術、藝術、技術性質的問題“要讓它自由”。陳伯達則回顧了1953年中國歷史研究委員會成立時,因郭沫若和范文瀾在中國歷史分期問題上有不同觀點,他向毛澤東請示工作方針,毛澤東說了“百家爭鳴”四個字。鑒于毛澤東早在1951年為中國戲曲研究院寫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題詞,陳伯達在發言中提出“在文化上、科學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這樣兩個口號貫徹,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進一步闡述了“雙百”方針。他說:現在春天來了嘛,一百種花都讓它開放,不要讓幾種花開放,還有幾種花不讓它開放,這就叫百花齊放。又說:百家爭鳴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時代,兩千年前那個時候,有許多學說,大家自由爭論,現在我們也需要這個。他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范圍之內,各種學術思想,正確的,錯誤的,讓他們去說,不去干涉他們。李森科、非李森科,我們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學說,那么多的自然科學,就是社會科學,這一派,那一派,讓他們去說,在刊物上、報紙上可以說各種意見。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宣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黨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這次講話經整理補充后以《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題,于6月19日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同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黨對科學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長期性方針,不是一個暫時性的方針。 3.內涵及其現實意義
(1)內涵:“百花齊放”是指文學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百家爭鳴”是指學術上的不同學派,可以自由爭論。具體地說,“雙百”方針的內涵是提倡在文學藝術工作和科學學術領域中有獨立思考的自由,有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自己意見的自由。“雙百”方針不僅是文學領域的一項長期方針,也是科學學術領域長期方針。
(2)現實意義:
①“雙百”方針是黨在總結我國文化發展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文化發展的規律,為繁榮文化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科學進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方針。
③我們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努力發展學術自由和創作自由。
④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4.“雙百”方針的影響
“雙百”方針提出后,科學技術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
第一,在學術領域:第一個貫徹“百家爭鳴”方針的會議,是生物學領域中的摩爾根學派和李森科學派之爭。 “雙百”方針的提出使人們的眼界開闊了,思想活躍起來了,自由討論的風氣濃厚了。
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帶來了和諧寬松的創作氛圍,文學藝術界的許多作家、藝術家,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風格,生動地描繪了人民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風貌,各方面的創作成就都很突出,碩果累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提出的“百家爭鳴”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在背景、內涵和意義方面的不同
1.背景不同
(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隨著奴隸制的瓦解,代表沒落奴隸主貴族利益的思想家,為挽回統治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主張。同時,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思想家,隨著地主階級實力的增強和封建制度的確立,對于如何改造社會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百家爭鳴”提出的背景:
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需要充分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
②有些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傷害了一部分知識分子。
③中共中央召開了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肯定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2.內涵不同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各學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張進行宣傳,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百家爭鳴”指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并不涉及治國主張等政治思想。
3.意義不同
(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意義體現在: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百家爭鳴的意義: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學藝術的基本方針,也是黨領導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針,至今仍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歷史高二年級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歷史高二年級必修3第七單元知識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