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識點總結:歐洲宗教改革

2016-10-29 19:19:10 來源:逍遙右腦記憶

   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權統治阻礙了歐洲社會進步

  (1)經濟上,占地征稅搜刮錢財。

  (2)政治上,教權大一統,干涉各國內政。

  (3)思想文化上,壟斷教育,鉗制思想。

  (4)社會生活上,教會的影響貫穿教民的一生。

  2.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主張“因信稱義”,反對教皇權威。

  (2)堅持《圣經》是唯一權威。

  (3)認為國家權力高于教權,要求建立民族教會。

  3.宗教改革的擴展

  (1)加爾文改革:簡化宗教儀式,主張“先定論”,建立新的教會組織。

  (2)亨利八世改革:頒布一系列改革教會法令,并通過“至尊法案”。

  4.改革作用

  (1)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2)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的高漲和民族國家的發展。

  (3)為后來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

  歐洲宗教改革的實質是一場西歐資產階級在宗教外表的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

  【高考真題例解】

  (2013年濟南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經院主義神學日漸衰落,文藝復興喚起的理性主義和批評精神在知識分子中迅速傳播,產生巨大影響,這一切都為宗教改革創造了條件。……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席卷全德;在瑞士,加爾文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到l6世紀中葉,新教的三個主要教派,即馬丁•路德創立的路德宗、加爾文創立的歸正宗和作為英格蘭國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歐洲出現。……新教雖然有很多派別,但在教義方面有三個共同原則,即因信稱義、信徒人人都可成為祭司和《圣經》具有最高權威,這三大原則和天主教是針鋒相對的。

  ——《鰲江論壇》

  (1)依據材料概括歐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因信稱義”與天主教的“針鋒相對”之處,并指出這一思想的進步意義。

  解析:第(1)問材料主要從政治“神圣羅馬帝國和羅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經院主義神學日漸衰落,文藝復興喚起的理性主義和批評精神在知識分子中迅速傳播,產生巨大影響”兩方面闡述了宗教改革背景,概括即可;第(2)問天主教強調因行稱義,人得救要靠教皇和教會,而因信稱義,則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作用,進步意義主要是動搖天主教會地位,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等方面。

  答案:(1)新興的民族國家出現,加強了中央集權;文藝復興思想解放作用。

  (2)不同之處:天主教宣揚因行稱義,依靠以教皇為首的教階制度和復雜的圣禮才能得救;而新教宣揚因信稱義的學說,主張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禮和神職人員。

  意義:動搖天主教會的神學統治和權威,建立起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識點總結:歐洲宗教改革”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日本免费综合网...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 亚洲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