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一輪測試單元練習題及答案(6)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2013嘉興模擬)史載:西周的諸侯國“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這反映出( )
A.政治權力按血緣關系分配 B.西周分封制逐漸走向崩潰
C.周天子開始加強中央集權 D.諸侯國的權力有等級差別
解析:D 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周在分封諸侯國時加強了對諸侯國的控制,諸侯對封國內卿的任命權有“大國”“次國”“小國”之分,等級有別。D項正確。A、B兩項材料無體現,C項與史實不符。
2.(2014嘉興二模)圖中磚文內容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饑人”。甲、乙同學分別從內容和字體判斷這是秦磚,丙同學則認為他們的判斷依據均不妥當。丙同學理由最科學的解釋是( )
A.甲同學依據的內容與秦朝史實不符
B.乙同學依據的字體在秦朝以后一直使用
C.甲乙同學對字磚年代判斷的依據均過于單一
D.對字磚年代的判斷經儀器測定便可確認
解析:C 甲同學從內容判斷該字磚為秦磚,史實不夠充分。“海內皆臣”是封建****中央集權制的特征,不能以此斷定為秦朝。乙同學從字體判斷,該字體為小篆,秦朝以前已使用,秦朝建立后統一文字為小篆,西漢末年逐漸被隸書所取代。故解釋理由最科學的是C項。
3.(2013福建質檢)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時在公民大會上),還是公開的(如在議事會上),都必須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則,不考慮他們的財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條件。”這一原則體現的核心理念是( )
A.分權 B.共和 C.平等 D.自由
解析:C 材料強調了古代雅典公民的投票權不受財富、出身等條件影響,一律平等,C項正確。A、B、D三項材料無體現。
4.古代羅馬人關于“法”留下了很多論述,其中體現了“法治”原則的是( )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財產有關
B.因為法律統治執政官,所以執政官統治人民
C.我因為感覺到上帝的意志而筆削諸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許和懲罰
解析:B “法治”相對的是“人治”,強調統治者依法治理國家,突出法律在社會上的至高無上性,因此,B項正確。A項突出的是法律的內容,C項強調的是法律的來源,D項描述了法律的作用,都不是法律的地位。
5.(2013巢湖模擬)有人說:“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一個職位。”但即使是偉大的華盛頓,也只連任了兩屆就引退,其他繼任者連任—般也不超過兩屆。據此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國受民主思想影響較深
B.美國人民強烈反對再回到封建****的時代
C.三權分立體制的制約
D.華盛頓等人的榜樣作用
解析:B 根據所學知識,A、C、D三項說法正確,是美國民主共和國長期穩定的原因;B項說法錯誤,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它是由歐洲移民而形成的國家,并不存在封建****的時代。
6.(2013株洲一模)有著作認為:“1840年起至1930年間,中國共開放77個城市作為通商口岸。大多數通商口岸內皆設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貨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國竭力保護’。”這在本質上表明( )
A.中國近代主動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國半殖民地化縮影
C.中國通商口岸經濟文化高度繁榮
D.通商口岸有力促進了中國近代化
解析:B 本題材料的主旨是“通商口岸的租界的社會秩序由中國政府保護”。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后,國家主權遭到破壞,帝國主義日益干涉內政,清政府與列強公開勾結,維護外國列強在華利益,故B項正確。A項中國近代的開放是被動的,C、D兩項不符合材料主旨。
7.(2014莆田模擬)陜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領導陜甘寧。迎接移民開山林,咱們邊區滿地紅。”該民歌所反映的內容最早可能發生于( )
A.國共十年內戰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國民大革命時期
解析:B 根據材料中“陜甘寧”“邊區”“最早”等信息,可以判斷出該民歌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的情況,其最早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故答案為B項。國共十年內戰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尚未成立,故A項不選;解放戰爭初期******對陜北進行重點進攻,中共中央撤離延安,故C項說法錯誤;國民大革命時期,陜甘寧邊區政府尚未成立,故D項不選。
8.美國總統杜魯門說:“我深切地感覺到,如果聽任朝鮮淪喪,那么共產黨的領袖們就會越發狂妄地向更靠近我們海岸的國家進行侵略。”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
A.為此美國悍然挑起了朝鮮戰爭
B.這標志著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C.美國的隨后行動導致了朝鮮的分裂
D.這種思想體現出了典型的冷戰思維
解析:D 杜魯門發表該演說時朝鮮戰爭已經爆發,并非美國“挑起”,A項錯誤。杜魯門主義提出是在1947年,朝鮮戰爭爆發于1950年,B項錯誤。朝鮮的分裂是美蘇劃分勢力范圍的結果,并非朝鮮戰爭所致,C項錯誤。
9.美國在二戰后的全球擴張中,高喊著美英有義務和責任“保衛‘自由世界’免受共產主義的影響”;基辛格認為“斯大林的最高原則還是裝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蘇聯國家利益”。上述觀點表明( )
①美蘇對抗中意識形態色彩濃厚 ②維護國家利益是美蘇的根本目的 ③美蘇為其對外擴張尋找合適借口 ④這種行為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B 此題考查學生對二戰后美蘇兩極格局的理解。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二戰后美蘇由二戰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轉變為冷戰對峙、全面對抗,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其中美國針對蘇聯以外的“熱戰”更是使世界充滿了戰爭的烏云。故應該排除④。
10.(2014三明質檢)如圖是1987年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漫畫。該圖反映的是( )
A.日本把發展經濟放在首要位置
B.美日兩國在經濟上平分秋色
C.美國經濟衰退,無力與日本抗衡
D.日本經濟崛起,對美國態度強硬
解析:D 通過分析題目圖片的信息可知,“TRADE WARS”即貿易戰爭(競爭);“U.S.”“Japan”即美國和日本,圖片中相撲運動員是日本的標志,穿星條服裝的人物代表的是美國,故圖片反映的是,20世紀8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美國的貿易競爭加劇,因而對美國的態度強硬,故選擇D項。A項與材料信息無關;B項既不符合史實,又不能體現兩國貿易競爭的信息;C項不符合史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2017年高考歷史一輪測試單元練習題及答案(6)”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