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答題方法
高考就要到了,作為一個高考文科生,那么高考地理該怎樣的得到更高的分數呢,高考文綜中的地理學科一向是考生們頭疼的科目,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尋找一些高考地理的答題方法,希望你能在其中尋找到幫助你的信息。
多思列綱,明確方向
考生拿到試卷后,先應瀏覽試卷,了解試卷考查的主干知識點的分布及整份試卷的難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數。答題切勿隨意,每一題都需認真思考,應在草稿紙上羅列出答題提綱和要點,明確答題方向。切不可邊寫邊想,因為一旦出錯,涂涂畫畫,重新再寫,不但占用較長的答題時間,還會出現答題要點不突出,答題缺乏邏輯性,答錯方向錯誤等現象。“多思列綱”,即提醒考生應延長思考時間,尤其是非選擇題,每一問的思考時間與答題時間應大致相等。過短的思考時間,會導致缺乏思維深度。羅列答題提綱,有助于實現答題的完整性,突出答題要點。“明確方向”,一方面要了解該試題考查哪些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要明確該試題的要求是定性描述還是定量分析、是說明還是綜合、是描述地理現象還是闡釋和論證地理問題。這不僅有利于考生提高答題的準確性,還有助于考生迅速找到答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組織答題語言。
前易后難與難前易后
“前易后難”是指試題的編排結構一般是將容易試題放在前面,難題放在后面,這有助于考生逐步過渡并適應試題。考生在做題時原則上要按照試題順序作答,但試卷的難易編排順序往往是波動式的。以選擇題為例,各組試題按先易后難排列,而每組試題的各小問也按先易后難的順序排列,綜合起來呈現波動式上升的難度特點。“難前易后”是指試題如果在獲取和解讀新材料、新情境等方面較難,則試題的設問一般比較容易,因此,考生只需認真讀題并積極思考即可,不必過分害怕此類試題。
重要先寫,寧多勿少
考生應該將重要的內容寫在前面,相對次要的內容寫在后面,答案的要點與要點之間用分號分開,或用序號標注出來,使答題要點一目了然。作答時,如果不能確定有些內容要不要寫,本著“寧多勿少”的原則,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盡量都寫出來。例如指出某區域氣象災害類型,考生可從氣溫、降水、風等氣候要素分析,除了應寫出干旱、洪澇、寒潮或低溫凍害等能確定的內容外,還可以寫出大風、風沙、暴雨、高溫酷暑等自己不能確定的內容,來提高得分率。
描述過程要完整
試題常要求考生從原因上分析,考生在作答時可從根本原因開始,寫出直接原因,再指出可能出現的地理現象,最后指出可能產生的影響。不要怕啰唆,有些語言可能有不同的地理含義,屬于不同的得分要點。例如描述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時,可以回答“位于赤道附近地區,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等,前者表示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后者則反映該區域的大氣環流,兩句話看似重復,實則差別很大。這樣的答案遠比只寫“位于赤道附近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好得多。
保持平常心,找好重點,多多練習,保持答題效率,相信自己,不要懈怠,小編相信你會考到一個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孫龍)
分享“高考地理的答題方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