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有哪些焦慮?(4)
積極情緒調整方法
給高三的家長們分享一個民間流傳的中國“古代”高考的故事。
有兩個秀才結伴赴京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兩個秀才心中都“咯噔”了一下。一名秀才心涼了半截,心想:趕考的日子居然碰到棺材,不吉利的兆頭,他心情一落千丈,硬著頭皮走進考場,“黑乎乎的棺材”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結果文思枯竭,名落孫山。
而另一名秀才一開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不就是有“官”又有“財”嗎?好兆頭,看來今年我鴻運當頭,一定高中。他心里十分高興,情緒高漲地走進考場。結果文思泉涌,一舉高中。
這個“高考”的故事恰好可以用西方心理學家艾利斯著名的“ABC情緒理論”來解釋。A代表誘發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們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C代表結果(Consequences)。艾利斯認為,并非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結果C,A與C之間還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這個中介因素是人對A的信念、認知、評價或看法,即信念B。簡言之,個人對刺激情境的信念和認知是引起情緒反應的直接原因。
這就是為什么看到同一口棺材,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進而導致不同的結果。
“家家都有一本高三經”,在高三家庭中會遇到很多相同的問題,跟上文兩個秀才不同的命運一樣,每位家長不同的想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人因為一次模擬考試失敗而整天提心吊膽,有人因為陪同孩子戰勝失敗而成就孩子高考成功;有家長因為孩子出現問題、偏科而陪著孩子退縮,有家長因為和孩子一同分析問題,找方法接受挑戰而成為巨人……
由此可見,家長的信念以及對高考的認知、評價和看法是多么重要!德國19世紀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也曾經說過,“事物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成都樹德中學心理老師 張艷
選自《高校招生》2015年第01期總第3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