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信高考復習APP資料 正常復習就好
隨著智能手機的越來越流行,眾多的手機軟件也火了起來,而高考的臨近,讓一些高考復習app軟件大火,尤其是最近高考倒計時幾天,高考復習app軟件下載量逐漸增加,有的下載量超過60萬。但是經過育路高考網小編的查看,這些所謂的高考復習資料都是從網絡上摘抄的片段,沒有一些創新、有實際用途的信息。
過期資料攢出高考復習APP
本周末迎來2014年高考,各種高考復習的手機APP軟件火了起來,部分APP下載量超過60萬。《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標注為2014年最新資料的其實是百度文庫中2011年的復習資料,部分才更新到去年底。
這些APP多為軟件工作室自行開發,開發者采取傍高考熱詞等方法獲得下載和點擊量,但在內容上缺乏監控,因此極不專業。
APP內容 與網絡資料相同
打開一款名為“2014高考復習寶典(文科)”的APP,記者發現其為語文、英語、數學等6科的復習內容要點。
點擊“英語”,出現13個版塊,分別為“高頻單詞”、“英語高手必知”、“作文加分句”等版塊,再點擊“高頻單詞”,則出現600個單詞。
記者按編號均分成6塊,每塊選取前10個單詞在網上搜索,結果在百度文庫、新東方網等均出現了相同的詞匯,連排序也一樣。
而“英語高手必知”內容和百度文庫中的“高考高頻動詞短語”內容一樣。
3年前資料 “冒充”今年
除了內容相同,記者還發現,雖然該APP標注的是“2014年”,但其提供的知識點有的來自2011年。如“高頻單詞”的前100個詞匯,和百度文庫中“2011遼寧高考英語高頻詞匯歸納”的前100個單詞相同。
另外,記者在網上搜索到的資料的上傳時間,最晚的是2013年12月7日,其后再無更新的版本,也就是說這個APP上高頻詞匯在近半年都沒有更新。
刷點擊量 APP傍高考熱點
查看這些APP的開發者,絕大部分為單獨的工作室,只有極少數的如“滬江網校”為專業輔導機構或學習網站發布。
“像這類高考復習APP幾乎都是資料整理型軟件,技術相對容易。”四惠一家軟件公司的工程師陳先生稱,這類軟件內容多為網上資料梳理,因此內容上不專業。
既然不專業,為什么還有如此高的下載量呢?陳先生說,“如果不靠刷榜,有的APP下載量只有幾千次。但高考是個熱點,隨便一個復習軟件可能就有十幾萬的下載量,這比開發其它軟件更有保證”。
陳先生表示,傍著熱點開發APP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下載量,從而吸引廣告。而記者也在APP上看到了懸浮窗廣告,主要有淘寶、網游、手游等。
想要找到最好的高考復習資料的心情,小編也理解,畢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高一點的分數誰都希望,但是我們不能把精力花費在這些已經過期的沒有任何幫助的資料上,如果這個高考復習app軟件沒有任何的高考團隊在后臺支持,那么就不值得考生去關注。
(責任編輯:商興龍)
分享“誤信高考復習APP資料 正常復習就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