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將一分為二 微寫作你準備好了嗎?
新聞背景
2014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向社會公布,今年高考語文作文將一分為二,增加微寫作,并首次明確“微寫作”占10分。
應試作文訓練
學生厭寫老師厭教
應該說,微寫作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全國統一高考命題時,一度出現的“小作文”,其實就是一種微寫作。分省命題后,有些省份仍保留了具有微寫作意義的“小作文”,如2011年江西命題中的小作文:“參照下面魯迅先生的畫像,結合你對魯迅的了解,刻畫你心目中魯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稱,側重肖像描寫。(2)運用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3)結構相對完整,語言簡明、連貫、得體。(4)不少于200字。”
我們的日常作文和高考作文,常常呈現“假大空”的應試體癥狀。在一篇完整的大作文中,我們常常看到:“抒發情感”是虛情假意和無病呻吟,“表達觀點”是缺失論證的大而無當和人云亦云,“描述事物”是缺失條理和干枯空洞……這樣的高考體作文的流行,歸根結底,在于老師作文教學的高考體化。高中作文教學甚至從高一開始,就進入到高考體的訓練中。從立意到選材,從謀篇到用語,老師們常常提供一種作文的萬能公式。這樣一種并非個別現象的高中作文教學現象,在業內其實就是公開的秘密。這樣的作文教學,訓練的是套板反應,失去的是教作文與寫作文的激情和動力,失去的更是作文基本能力的針對性訓練,結果是學生厭寫,老師厭教。
古代也有“微博體”
微寫作宜生活化
微寫作,可以成為解決上述矛盾的一個有效的日常作文教學舉措。
微寫作短平快,費時少,易于激發寫作者動手的熱情;寫作者不至于像面對長篇大作文時那樣望而生畏。
其實,目前流行的微博寫作,就是一種微寫作。高一入學,筆者曾設置形式多樣的微博體作文,讓學生及時發表在班級博客上。“每日一句話新聞”,“每日百字時評”,“每日百字班級敘事”,這是微寫作的生活化。而引導學生寫作的“單詞微寫作”,又體現了微寫作的情趣性和智慧性。具體做法是以《現代漢語詞典》音序為序,每個音序下選擇自己有感覺的單詞,進行百字以內的闡釋演繹。筆者引導的“單詞微寫作”,是“單詞體+微博體”的寫作。“單詞體”,像《培根隨筆選》,像張中行的《順生論》,都是筆者引導學生閱讀批注的名作。
“微博體”,古今中外都有范本。古代微寫作,《世說新語》、《菜根譚》、《幽夢影》、《舌華錄》、《宋瑣語》都是范本。這些古代微博體的經典文字,每則其實都可提煉為一個單詞。這些古代微博體,或敘事,或描寫,或議論,或抒情,是言語能力的體現,是情趣智慧的展示。當今微寫作,各種報刊中的“新聞點評”;《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雜文選刊》等,曾有過的“百字小小說”欄目設置或競賽。域外的,美國作家安布羅斯·比爾斯《魔鬼詞典》等微寫作范本,都應引導學生閱讀。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