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考前如何理清各科答題思路(2)
今年需要關注的時事熱點是什么?
有關十八大的內容應是考生備考的重點。十八大的主題、指導思想、以及提出的目標,如實現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兩個同步等都是時事熱點。
歷史材料題內容很多,怎樣能夠從大量材料中提取信息點?
可以看后面的問題,帶著問題重新審讀材料。在審讀材料過程中,懂得用標點符號去區分。按照句號來分點,如果材料更短,有沒有分號,甚至只有逗號,那么,一句話就是一個信息點。在有省略號時,省略號前后那一句肯定是有用的,這部分材料要好好利用。
地理的題目比較靈活,如何應對似乎無從下手的問題?
首先要精確審題,看清楚問題,從素材和背景材料里提取信息,如題目的圖像和文字等,盡量考慮先用信息里的內容來答題。再找出要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審題時一定要注意題目里的行為動詞,是讓你分析、描述,還是列舉。不同行為動詞的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
物理最后大題一點頭緒都沒有,答題時寫上相關公式是否能有點分?
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我建議還是先分析題目。物理的兩個計算題不會是難得一點思路都沒有。如果真的馬上就要交卷了,但大題還是空白的,考生猜幾個公式也得寫上去。但是也不能亂寫,要有一點文字說明。因為去年的要求是:凡是瞎蒙公式的,即使有對的也不給分。
化學的方程式特別多,而且很容易混淆,最后這段時間應該怎樣鞏固記憶呢?
首先不要將化學方程式作為單一的個體進行記憶,而是要形成知識網絡。其次是利用分類的思想,將類似的物質進行類比。此外,要根據記憶的規律,不要想一天就將化學方程式背完。考生可以每天用一點時間寫一些化學方程式,持續不間斷,爭取在高考前將知識網絡重復三遍。
生物實驗題貌似都會做,但是為何經常拿不到分?
考生得分率低的原因往往是答題不完整。回答原因類的題目時,可以用“三句話”方法來答題。第一句承接題干信息,第二句分析原因,第三句說明結果。
考前必讀: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3年高考考前如何理清各科答題思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