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寒假二輪復習地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2)
8.水系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秦嶺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南嶺
淮河水系與海河水系:黃河(黃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陽輻射量線:
大興安嶺——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這條線以西、以北廣大地區太陽輻射十分豐富,特別是青藏地區和新疆南部,太陽輻射尤其豐富。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太陽輻射弱。
10、我國的人文地理界線:
(1)。人口分界線:黑龍江的黑河——云南的騰沖。此線以東以南地區,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卻占了全國的絕大部分,而此線以西以北地區,面積占全國的絕大部分,但卻是地廣人稀。
(2)。以水田為主的耕地和與旱地為主的耕地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3)。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在北方的分界線也可以以大興安嶺及長城為界,大興安嶺以東及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耕作業為主,大興安嶺以西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游牧業為主。
1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溫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1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3高考寒假二輪復習地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