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3高考全國統考科目有望減少(2)
學業水平測試——“身價”陡升
按照調整設想,學業水平測試的“地位”將大為提升:它將成為高中生畢業的依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參照;高校錄取參照;學校考評的依據;高中生跨省轉學的依據等。
學業水平測試如何在高校選拔中體現它的“地位”,這是高中師生、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從設想看,將來的高職高專招生可以直接以學生的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為依據。另外,自主招生的高校在錄取中,可自行決定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的運用,如一所大學物理學院自主招生,可以選擇物理、數學等學科成績進行參照,或者允許學生自行選擇幾門最為優秀的學科,提供給高校作為選拔依據。
按照教育部的設想,學業水平測試的權利下放到各個省,最多不超過7門學科。據悉,我省的學業水平測試制度還未建立,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
綜合素質評價——誰用誰說了算
從2009年開始,我省普高新生就開始接受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課改的重要內容,其結果進入學生檔案,成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綜合素質評價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交流力、學習能力與學業成就、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與創新等六個方面的內容。目前的評價為學生自評、互評、班主任評語、班級審查、年級審查、學校認定等六個方面。每學期進行一次,前五次為過程性評價,只記錄原始評價結果,第六次評價為終結性評價,將折算成最終評價結果進行記錄。“綜合素質評價搞了這么多年,高校仍然不愿意采用,原因何在?就是因為水分太多!”教育部專家稱,現在的評價權在學校、老師,誰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學生“吃虧”,于是造成了高中生們的素質水平大同小異,“真實性的問題不解決,高校就不會買賬。”
按照設想,改革后的高校選拔,學生綜合素質由高校說了算,“誰用誰評價”!高中學校向高校提供學生三年來的原始記錄。
我省高中課改走在全國前列
在昨日的現場會上,教育部專家表示,湖北省的高中課改從2009年秋季起步,并不算早,但是步代邁得穩健,現在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目前,我省還建立了高考預報名資格和學生畢業資格審查制度。從去年開始,學生畢業資格嚴格按照畢業條件由管理系統進行審查,達不到畢業標準的學生,不能頒發畢業證書;從今年開始,學生高考報名資格嚴格按報名條件審查,達不到報名資格的應屆生不能報名高考。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