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條件要求拿高中學籍將矛盾推向中考
12月7日,備受矚目的山東異地高考政策正式公布。雖然政策本身沒有對外地學生在山東高考提出“家長門檻”,但想要拿到高中學籍,必須要符合當地的入學條件,“家長”仍是邁不過的一道坎。從目前已經出臺的部分省市異地高考要求來看,隱形的“家長門檻”還存在。不少網友也在驚呼,異地高考不要催生新一輪高考移民,最終演變成“拼爹”,而損害農民工子弟的利益。
外來子女入學不“拼爹”很難
今年9月初,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首次提及異地高考的3條準入條件:一是家長條件,如穩定工作、穩定住處、穩定收入、各種保險等;二是學生條件,各地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三是城市條件,看城市發展需不需要這個行業、這個群體,這個城市能發展到多大規模,要根據城市的發展需要和承載能力。準入條件一經公布,就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異地高考助推合法拼爹”的說法一時盛行。因為,這三條門檻幾乎再一次將外來人口群體中人數最多的農民工子女排除在外。
之后,教育部強力推動各地異地高考政策的落實,但目前真正公布具體條件的只有黑龍江、山東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地方。從已經公布的各地異地高考政策來看,雖然政策本身沒有過多涉及對家長、城市的要求,但高中學籍是政策中的硬指標。
外來學生想拿到當地的高中學籍,必須要符合當地高中入學條件,參加當地中考幾乎是唯一途徑,這就把問題推到了義務教育階段。記者查閱了黑龍江和福建等地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要求發現,義務教育階段外來人員子女入學必須要考查父母的工作、社保、住房等硬性指標。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