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異地高考政策年底前出臺 學籍是考量指標
令人滿意的教育是什么樣的?湖南省2.5萬多所學校、1200多萬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或各有答案。作為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心中理想的教育又是怎樣的?
王柯敏不假思索說出自己的答案:讓每個孩子的天性都能自由發揮,真正做到“有教無類”,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
13日上午,北京。十八大代表、湖南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柯敏和本報記者暢談他心中理想的教育。他透露,湖南省教育廳正在抓緊制定異地高考方案,目前思路已經清晰,將突出對學生學籍的考量,年底前將出臺。本報記者胡力豐北京報道
創新要從娃娃抓起,打破以灌輸傳授為主的教育模式,王柯敏認為,學生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快慢之別。
教育:不能產業化,不把學校分三六九等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十八大報告中列在民生任務第一條。王柯敏說,這次把教育提升到“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的高度,作為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有壓力”。
王柯敏記得,1977年他考取湖南大學時,湖南1000名考生僅錄取17個人,而2012年高考,湖南100個考生可錄取87個人。
在王柯敏看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是這些年來教育取得的兩個舉世矚目的成績之一,另一個則是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實現了“兩基”: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人民對教育的需求,已經從過去的“有學上”到現在要“上好學”。
王柯敏的壓力,更多來自人民不斷增長的對優質教育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矛盾。王柯敏說壓力也是動力,在他看來,“我理想中的相對令人滿意的教育,有三條基本標準必須堅持。第一是教育的公益性,不能把教育產業化,當作商業來盈利;第二是教育的公平性,不把學校分三六九等,淡化重點校;第三,辦學校的目的是‘育人為本’,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應該發揮每個孩子的天性,實現‘有教無類’,讓每個孩子都成才。”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