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孩子的榜樣 生活中更需要自信快樂
無論媽媽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婦女,都要讓自己自信快樂,因為媽媽的快樂會造就溫馨、積極的家庭氛圍,更何況,樂觀自信的媽媽本身就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女兒高中三年,要說我作為家長有所失誤的話,就是我辭職回家做了幾個月的“全職媽媽”。
女兒即將升高二的時候,我從工作單位辭了職,回家做了所謂的“全職媽媽”。當時就想著,女兒高二了,學業也到了關鍵時刻,我回家正好可以好好照顧她的生活。過去上班朝九晚五,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女兒已經先我到家,常常我一進家門她就問:“媽媽,咱們吃什么?我餓了!”那時候為了讓女兒快一點吃上飯,我總是草草地做一點,或者索性就叫外賣了。看到周圍有的孩子因為家里有老人幫忙或者媽媽在家,一放學就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心里總覺得對不住女兒,于是在先生的支持下,我下決心回了家。
剛回家的時候心里還挺放松。每天,我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凈凈的,下午早早就把飯做好了,等著他們回來吃,白天空閑的時候要么看看自己喜歡的書,要么撥通閨密的電話八卦,要么上網聊天。起初,先生看著一塵不染的屋子贊不絕口,女兒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嘖嘖稱道。被人夸獎,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原來“相夫教子”就是這么簡單。
可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全職媽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回事。
看了一段時間書以后,就覺得有點煩,不想再看了;跟朋友們打過幾次電話以后就不好意思再打了,因為人家都忙,怕打擾人家。關鍵是每天打掃屋子、洗衣、做飯,先生和女兒也習慣了,認為我既然每天呆在家里,理所當然地應該把這些都做得好好的。于是,早晨他們走了以后,我不得不收拾沙發上先生脫下的臟襪子,不得不洗女兒床上扔著的換下來的內衣。而這些在我上班的時候,他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該洗的洗,該收拾的收拾好。我突然有一種被當做保姆的感覺,后悔、生氣、委屈、惱怒等情緒一股腦地把我包圍,讓我透不過氣來。
隨后,我變得非常愛嘮叨,活脫脫成了一個過去連自己都不屑的“怨婦”;先生變得挑剔了,回家總東挑鼻子西挑眼的;女兒變得不聽話了,覺得我天天嘮叨她,她都要煩死了。本來認為,我閑下來家庭氛圍會更好一些,對女兒的成長會更加有利,而目前的這一切,都事與愿違,跟我們原來的設想背道而馳。
我突然驚醒,我們的家庭系統出了問題,而根源就是我呆在家里無事生非。我發現,做一個高中孩子的“全職媽媽”跟做一個嬰幼兒的“全職媽媽”完全不同,嬰兒每天跟媽媽在一起,需要媽媽全程的陪護,所以媽媽是充實的,也會因為孩子的成長而充滿成就感。而我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女兒已經高二,她每天一早就出門了,晚上回家吃過飯就回自己的屋子開始寫作業。先生也非常忙,有時候晚飯都不在家里吃。而他們不在家的一整天,我所面對的是家里冰冷的四面墻壁,沒有交流的對象,沒有有意義的事情可做。晚上他們到家,本來想跟他們聊一聊天,可是他們都很忙,不給我機會。所以,有一段時間我非常郁悶,覺得自己好像成了被遺忘的角色,就快受不了了。
我強烈地想改變這樣的生活狀態。于是,我靜下心來審視了一下自己的需要和應該做的事,重新調整了我的生活節奏。
許久以來我就很想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都因為忙碌沒有行動,這次有大把時間了,為何不去報幾個班去聽聽課呢?所以,我開始學習心理學課程,聽關于親子的課程,還找朋友要了人民大學國學系的課表,挑喜歡的課程去聽講。閑下來的時候,自己組織三五個好友一起去郊游,并開始做兼職……逐漸地,我又找回了自己的價值,重新煥發了活力,家庭氛圍也恢復了融洽、和諧,和女兒的溝通又變得順暢,女兒又變得聽話了。
現在我很慶幸自己很快就調整過來,重新讓自己自信并快樂了起來,沒有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有的媽媽就因為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問題而影響到了孩子。
有位媽媽本來在外地工作,兒子跟著爸爸在北京上學。因為兒子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她也覺得應該照顧孩子的生活,于是向單位請了長假,專門到北京照顧孩子的學習和起居。剛剛到北京,她也沒有什么朋友,每天就在家給孩子做飯。因為她是專門來為兒子服務的,所以她的注意力都在集中在兒子身上,十分在意兒子的表現,還死死盯著兒子的學習情況,兒子考好了她就高興,兒子考不好她就特別生氣,甚至到了兒子高三時還是這樣。她的這種表現讓兒子壓力非常大,總怕學習不好對不起媽媽。然而因為壓力大,總是不能放松身心,導致越想學習好越學不好,越學不好媽媽越生氣。這樣的惡性循環使得母子二人都非常疲憊。
這個兒子的性格偏內向,所以媽媽的“全神貫注”只是讓他郁悶,導致學習狀態出現問題。而有的孩子個性比較強,對媽媽的“過度關照”容易產生逆反情緒,結果會更加糟糕。
現在陪讀現象很普遍,陪讀的媽媽因為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一心一意為了孩子考學而來,往往更加容易焦慮。然而大家不明白的是,自己的這種焦慮會感染到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學習。
我的一位同學也是陪讀媽媽,她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9點到11點去練瑜伽,中午給兒子做飯;為了打發下午大把的時間,她買了許多毛筆字帖,午飯后午睡一會,起來就開始練習寫毛筆字,然后看一會書或者上網看看新聞,這差不多又到了給兒子做晚飯的時間了;晚上看會電視。間或,遇到好的電影她還會去看場電影。這些事情加上日常瑣事,她說比在單位上班還要覺得緊張、忙碌。由于媽媽的日子過得充實而又快樂,孩子也非常放松,學習狀態自然就好了。
我們都覺得,孩子到了高中,家長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所以,不少人像我剛開始一樣把工作辭掉,回到家中,專程陪讀。后來我悟到,其實高中的孩子已經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的生活了,家長只需要提供必要的幫助即可,沒有必要專門在家照顧他們。在我身邊也有許多媽媽從事著非常重要的工作,每天都很忙碌,但孩子卻非常優秀的家庭。
有一段時間,我兼職做著一份工作,大約有半年的時間經常在外地出差,女兒的學習也沒有受影響,生活也打理得有聲有色的。還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在周末去上課,女兒還學會了做幾個簡單的菜呢。
一位全職媽媽跟我說,她的兒子好像覺得她每天在家呆著挺丟人似的,總跟人說她是某保險公司的講師,其實那是她以前的職業。可見孩子并不希望自己的媽媽呆在家里,而是希望媽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媽媽就是家庭的核心,媽媽的狀態直接影響著家庭的氛圍。而且媽媽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多,所以對孩子的影響也大,尤其是在情緒方面,處理好了,會對孩子有幫助,處理不當,便會影響到孩子。作為過來人,我感覺無論媽媽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婦女,抑或是“陪讀”媽媽,都要讓自己自信快樂一些,因為媽媽的自信快樂會造就溫馨、積極的家庭氛圍,更何況,樂觀自信的媽媽本身就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媽媽是孩子的榜樣 生活中更需要自信快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