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開放異地高考要有時間表
從2014年起,山東將逐步統一全省各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同時允許非山東戶籍考生在山東省參加高考
外來人員子女在流入地難以參加高考,其中主要障礙是現行的考生戶籍限制規定。戶籍規定意味著一個在北京上學的外地高中生必須回原籍參加高考,而北京和其戶籍地的考試范圍、使用教材可能不一樣,直接影響其上大學的機會,這就產生了基于不同戶籍考生之間的不平等;高校對不同地區的考生設立了懸殊的錄取標準,同一個考生,在甲地可能被“985”高校錄取,在乙地卻很可能連普通本科院校都上不了,又產生了基于同等水平的異地考生之間的不平等。
高考戶籍限制明顯違反了“受教育權平等”的法律規定,多年來坊間關于取消高考戶籍限制的呼聲不斷,但改革時間表卻遙遙無期,其中的阻力到底來自哪里?有人認為,對于一線城市來說,一旦允許非本地戶籍考生參加高考,就會有大批外來人口涌入,屆時將加劇城市交通擁擠、資源緊張,甚至推高房價。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老是糾結于此的話,教育公平永遠也做不到。所以,筆者希望教育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最大限度消除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為開放“異地高考”創造良好的經濟物質基礎。
高考戶籍限制說到底就是高等教育資源地方保護主義,這種地方保護不僅不利于提高教育競爭力,而且會劣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劇教育不公平。相關部門一直表示,“異地高考”正在調研,制訂方案,但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出臺,山東省突破戶籍限制率先開放“異地高考”,可謂破冰之舉,但山東同樣是務工人員流出地,堅冰仍在京、滬等一線城市,我們期待這些城市早日出臺時間表,開放“異地高考”,加快推進高考制度改革。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