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考點答題要點39
十七. 黃山與廬山旅游問題:
⑴ 欣賞黃山云海,最佳季節是夏季,最佳天氣是雨過天晴。
⑵ 黃山四絕中的“怪石”在游覽時,應選擇特定的觀賞位置才能欣賞到這些巖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⑶ 廬山黃山比較: ① 游覽價值:黃山大,廬山小 ② 市場距離:黃山較短,廬山較長
③ 地區接待能力:黃山較小,廬山較大 ④ 交通通達性:黃山道路較少,交通不便;廬山有京九鐵路和長江航線,通達度較好 ⑤ 環境承載量:黃山缺少較大平臺,環境承載量較小 廬山有較大平臺,生活、服務設施齊全,環境承載量大
⑷ 在規劃黃山旅游規模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
⑸ 黃山與廬山較好協調了旅游活動的規模與黃山游覽區的環境承載量的關系,均獲“世界人類和自然遺產”殊榮,成為著名旅游區
⑹ 制約黃山夏季旅游游客數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承載量
⑺ 黃山與廬山兩地開發條件不同,主要原因是:環境承載量,地區接待能力
⑻ 如何才能體會到“黃山天下奇”:
以情觀景,綜合感受,發揮想象,以情于景,情景交融,登山涉水,求知求真
⑼ 到黃山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查閱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了解:
①了解主要景點及其分布,確定旅游路線②了解景觀形成原理,以及美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
變式: 到蘇州旅游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查閱資料,了解園林的構景手法和景觀特點
⑽ 對黃山開發為旅游區的影響作出評價:
利:① 增加地區的經濟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② 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弊:① 帶來環境污染 ② 對動植物的破壞 ③ 對背景環境的破壞 ④ 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⑤ 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沖擊
⑾ 對黃山的開發條件作出評價:①旅游價值(資源質量、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②市場距離(長度、經濟發達程度);③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④地區接待能力;⑤環境承載量。
①“黃山天下奇”,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質量較高;② 集群狀況優良;③ 附近沒有雷同景點,具有較好的地域組合狀況。
⑿ 西歐旅游業發達的原因:① 歐洲西部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景觀豐富;② 歷史文化燦爛,各地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人文景觀豐富;③ 歐洲西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地理考點答題要點39”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