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圓夢:農民工“高考”作文論微博寫美食
昨日,全省5000多名新生代農民工分別在廣州、東莞、深圳、肇慶、中山等9個地市同時“考北大”,參加“圓夢計劃”2011秋季招生最后一場考試。“高考”作文題在論微博和談家鄉小吃之間選其一,均切合時下熱點,考生均表示題目不難。
與春季招生全省1715名農民工趕考相比,此次秋季“農民工高考”共吸引2.4萬人報名,最終18595人通過審核,參與的學校除了北京大學,還新增了華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幾所高校。據主辦方介紹,昨日的考試北大預計招4000人,考生上北大機會不小。
“終于趕上了”,上午8時40分,提著三大袋行李的吳先生氣喘噓噓,直奔教學樓的考試點。吳先生前晚剛從青島出差回來,還沒來得及回到肇慶的家,就直接趕到了廣州考場。
考試開始時間是上午10時,考前1小時,廣州考試點已經擠滿了考生。筆者在現場看到,教學樓的架空層下,樓梯上、地板上都坐滿了埋頭看書的考生,勤奮如上課的小學生,整個架空層靜悄悄。而稍遲趕到的考生,幾乎都是一邊走一邊看書,神情專注。
◎考時
面試改為思想素質考察
筆者注意到,昨天的考試中還新增了一個“特別”的科目——思想政治素質考察。考生在完成筆試之后,需花15分鐘時間完成一道思考題。據了解,題目要求圍繞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中關于黨和青年關系的論述,闡述自己的理解認識。
緣何設置這一環節?團省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圓夢計劃”資助新生代農民工進行繼續教育,不僅要將他們培養成為高素質勞動者,也要將他們培養成為黨團在農民工群體中的基本可依靠力量。鑒于本次秋季招生規模大、人數多、時間緊,為提高實效、降低成本,主辦方特別將春季考試中的面試改革為思想政治素質考察。
◎考題
側重實踐減少死記硬背
昨天的考試分為四部分:高等數學或大學語文、專業知識、思想政治與素質考察和大學英語,將考生的理解表達、分析判斷、應變協調能力和黨團知識作為遴選的重要標準。昨天上午的大學語文考試,作文題為命題作為:在《我看微博》和《家鄉小吃》之間二選一。
筆者現場采訪數位外來工,他們普遍認為語文試題不難。在白云機場工作的李小姐家在海南瓊海,寫作文她就選擇自己熟悉的海南小吃“清補涼”下手。
28歲的廣西北海人黃敬松選擇寫微博。小黃坦言自己算不上“微博控”,但也常常登錄微博查找旅游信息。在他看來,微博猶如雙刃劍,“好的方面是可以就社會熱點發表意見,也能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督,不足之處則是散布很多淫穢信息和謠言。”
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部長侯建軍表示,考題難度大小要看個人。據介紹,對于考試題型,在知識架構體系上與普通專升本沒有很大區別,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考慮到考生都是已工作的農民工,考試題型會減少死記硬背的知識,側重測試考生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
◎考生
倉促上陣仍有信心圓夢
上午9時趕到考場,簡先生就找個地方坐下看書了,“我還沒準備,時間太緊了。”來自廣州的簡先生介紹,這次考試原來通知的時間是10月中旬,他也就將復習安排到后面了,但前幾天接到通知說改了時間,來不及做準備,“知識全忘了”。
盡管如此,考生們都表示有信心圓夢。“北大是個神秘的地方,一直都很向往。”31歲的韓女士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喜歡北大,由于工作需要,她選擇了人力資源專業。對于這次考試,韓女士很自信,盡管只復習了三天,曾在高考英語考了148分的韓女士說“應該可以的,不行的話,明年繼續考。”
埋頭復習一秒也不放過
◎考前
“廣東模式”
有望全國推廣
■展望
昨日,全國網絡教育考試辦公室副主任、北師大教授李德芳及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社會考試處處長王莉一行專程赴粵,與團省委副書記陳宏宇、省教育考試院副調研員鄭穗芬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分赴9個考點巡考。
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部長侯建軍表示,對于“圓夢計劃”,教育部的初衷是在廣東形成模式后再考慮是否向全國推廣,現在先把廣東的模式做好,再根據不同省份的情況進行推廣,希望能通過該計劃探索“學習模式”,使學員學到東西、順利畢業。
“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下一步會出一個更規范化的方案。”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社會考試處處長王莉表示。
未來可分類推廣
惠及更多農民工
省委黨校教授楊丹娜:
■專家
“圓夢計劃”一旦大規模復制推廣,政府可以分類實施:對于學歷較高的外來工,繼續完善圓夢計劃,打造農民工的“高考”;而對于大多數初中和高中畢業,同時又在生產一線的農民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等政府部門應該對他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比如進行廚師、會計師等培訓,不一定要拿文憑,但要使農民工有一技之長。政府應該埋這個單,否則進城后的農民工就很容易被社會邊緣化。一味把土地圈起來蓋工廠是偽城市化,真正的城市化是市民化的過程,必須給他們市民待遇。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