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志愿填報子承父業進入“拼爹”時代(2)
幫孩子選專業,父母“職業傾向”明顯
8月3日,浙江警察學院招生老師在多年招生中有個簡單統計,每年公安院校入學的新生中,父母是公安系統占10%左右,而實際報考的估計人數更多。像今年全省有5000多人參加公安類院校招生的體能測試,父母從事公安職業的考生估計有數百人,而最終考上公安院校的估計是100多人,其中包括中國公安大學等校。浙江警察學院今年第二批招收的新生有358個,其中25人的父母出自公安系統。他覺得,在如今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讀大學時選擇“子承父業”,對一個家庭來說比較現實,因為在就業時,父母的職業人脈多少能派上點用場。
另一方面,浙江警察學院近年報考越來越熱,今年第二批提前錄取時,男生錄取平均分已達491分,女生還要比男生超30多分,盡管很多警察父母希望孩子能考上警校,但競爭激烈,對孩子自身實力也是個大的考驗。
“孩子讀不了名牌大學,就選個好專業吧”,溫州醫學院一位招生老師提到,每年都發現有這樣的新生,父母是溫州醫學院畢業的,現又送孩子讀母校,因為他們在衛生行業,大多希望孩子讀醫科,有利于將來在行業內就業。浙江工商大學招辦負責人同樣也感受到家長這種影響孩子選專業的心態。他說今年他接到不少這樣的電話,比如對方是某銀行行長,咨詢時就很希望讓孩子讀金融專業,但學校錄取都是實行計算機調檔,能不能滿足家長的意愿,取決于孩子的考分而不在學校。總的來看,學校金融、會計、工商管理類專業,一向居報考熱門前三甲,而學生父母從事這些行業的估計也不在少數,但今年也發現不少父母也開始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比如有考生考了高分,卻愿意就讀環境工程、歷史考古類專業,也取得了父母的支持。
誰更靠得住,父母還是自己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文東茅曾就“家庭背景對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做過專題研究。他認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文化資源。父母的社會地位越高,擁有的權力越大,社會關系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其子女求學和就業服務的能力越強。家長們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關系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這種“代際傳遞效益”在中國很明顯,在全世界也普遍存在。
一位青少年研究專家指出,早幾年,學生們還有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氣概,不甘走父輩之路,但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籌碼,“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觀點受到默認。
究竟在就業時,父母和自己,誰更靠得住?這也許就是一些年輕的準大學生在動筆填志愿表時心里無力又無奈的情緒,這股情緒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升學專業的選擇。
更多推薦高校招生信息: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招生官網 http://www.quanminpifa.com/gxzs/gaoxiao/ligong/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