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志愿填報子承父業進入“拼爹”時代
隨著前晚高考第三批分數線公布,整個高考填志愿階段也進入尾聲。在高考錄取率達到80%的今天,普通的大學文憑已不再奇貨可居,于是在高考錄取時就出現了一個趨向浙江學生除了第一批有能力沖重點大學的,還愿意到外省去闖闖,到了第二、三批,他們選志愿,首先考慮的不再是大學的名氣了,而是先選定想讀的專業,再來挑選開設該專業的學校,以及和自己考分的匹配程度。而在這過程中,記者發現“子承父業”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甚至有人開玩笑地說:現在已提前進入拼爹時代了!
填志愿,不看學校名氣看專業
考大學,一向被視為孩子通過自我奮斗改變命運的公平機會。近年來,在高考填志愿時,“子承父業”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比如父母從事銀行、財政工作的,大多希望孩子填志愿時也能讀金融類專業;父母是電力系統的,就希望孩子選專業時多考慮電氣工程、信電控制等,父母在公安、鐵路系統的,多半希望孩子能學和自己職業關系相近的專業,說是將來就業好幫忙。
今年,有一位浙中某縣城女生,今年文科考了385分,超了第三批線110分,父親最想讓她報省內金融職業學院的金融專業,因為他自己就是某銀行的營業部工作,他知道,每年當地銀行系統都會組織去這所學校招聘,指定要金融類專業的學生。
去年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投檔線比第三批線超了100分,照去年情況,這考生的分數是夠的,但要想保證進入金融專業,估計有點難度,因為這專業是該校最熱門的。選報學校時填上專業服從,先保證錄取防止退檔,這位父親很固執,堅持認為如果讀不了這專業,萬一被這所學校的其他專業錄取,沒啥意思,將來就業時幫不上忙。但他又不愿女兒去讀省外偏遠學校的金融專業,理由是從他平時工作接觸中發現,每年銀行業招聘,一般會固定去省內院校設攤,很少主動去省外偏遠院校,到時自己的關系網會用不上。于是,這位女生填志愿陷入了“僵局”。
一位女生,現已完成了第二批錄取,對她父母來說結果很滿意。她文科考分470多點,父母反復提一個要求“要確保能錄取會計專業”。
這位女孩的父母自己并不從事會計專業,而女孩自己對各個專業談不上有特別喜好,因此父母就一致做主“學會計”,他們的理由是:讀會計,能學到一技之長,很實用,尤其是就業面很寬,各行各業都能用得上,如果能進入自己所在行業的財會室,對女孩子來說非常理想。為了保證這個志愿設計,這對父母在一堆候選名單中,將一個名氣相對最低、但專業錄取概率最高的學校定在了首位。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