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中心戴家干:考試公平是高考的底線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時,承擔考試工作的教育部考試中心再次面臨著有關高考改革的追問。
事實上,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國家有關機構已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高考改革的詳細方案,而教育部考試中心一直在通過考試評價體系的建設,積極配合高考改革的推進。
在對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的采訪中,人們并不能得到高考究竟要如何變臉的確切答案,但卻可以通過過去5年乃至今后5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工作進展與思路,透析國家考試改革的未來之路。
高考制度是教育公平的底線
記者:能否透露一下高考改革的進展?
戴家干: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考試制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教育部考試中心也在積極參與。最后出臺的改革方案要遵循《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還要邀請國外考試機構、評價機構進行研討。
必須強調,高考制度是我國最公平的一項制度。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與中國青年報作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5.7%的中國民眾贊成這項制度,2%的人提出要改革。這表明,高考確實要改革,就我們目前所做的事而言,高考也確實在改革。但是能有這么多的人認可高考,也說明這確實是很公平的制度,考試公平是我們的底線。
中國需要專業化的考試機構、標準化的考點建設
記者:近年來,高考人數不斷攀升,每年都有千萬人左右。我們運用了哪些手段,確保這項考試的安全?
戴家干:中國高考無疑是全世界由政府舉辦的最大規模的考試,牽動著千萬考生和家長的心。為了確保這項考試的安全,我們自2006年啟動國家教育考試考務指揮中心建設,通過“電子眼”、遠程網上巡查等高科技手段,對考場、試卷保密室進行實時監控。2008年底,考務指揮中心已實現對31個省級指揮中心網上視頻指揮。這是“十一五”期間,我們的一項重要成果,它不僅從技術層面加固了高考的安全,也體現了國家教育考試機構的專業化水平。
同時,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們近年來不斷倡導“標準化考點建設”。很多地方向我們反映,標準化考點建設具有多項功能,不僅有效嚴肅了考風考紀,也提高了學校管理能力,強化了校園安全。同時,依托“標準化考點”的信息化平臺,還可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考試如同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
記者:近年來,您認為高考最大的變化是什么?這種變化將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
戴家干:“十一五”期間,我們提出了考試評價的理念,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念轉變,也是高考內涵的深刻變化。過去,考分出來就是為了單一的選拔,每年高考結束后,對學生十年寒窗苦讀的評價就是一張寫有幾個分數的成績單,對學校教學成果的評價就是“我們有多少學生上清華北大、有多少上一本”,這種用考試結果代替評價的狀況,是中國考試和教育最大的缺憾。
現在,我們通過建立數據庫,將過去沒有充分利用的考試背后的海量數據整合起來,對考生進行評價。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告訴考生,考試的知識點是什么,知識點負載的能力是什么,學生在學校、地區乃至全國的排位如何。我們還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工具,給出關于這個學生的一系列評價指標,包括他的興趣志向、潛能、勝任力,等等。我們可以給學校提供報告,比如學生在語文閱讀、數學運算等方面的能力比較弱、成績不理想,就說明學校這方面的教學應該加強。我們還可以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報告,使他們對該地區的教育均衡狀況一目了然。
通過這種評價機制,我們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發展自己,幫助學校找準問題,幫助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這就使考試真正回歸了它本身的科學功能。
如果說,過去的高考是一把尺子,只能測量一群人,那么評價就給出了多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能多一批人才。通過這樣的嘗試,我們的考試實現了從“黑色”評價向“綠色”評價的轉變。
國家題庫2013年建成 命題基地世界領先
記者:2008年教育部考試中心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國家題庫的建設規劃,目前進展如何?
戴家干:國家題庫是“十一五”期間教育部考試中心的重點項目,將于2013年基本完成。建設題庫不僅是為了考試安全,更重要的是要改變命題的理念、方法、手段和技術。基本完成后,國家題庫將實現40倍量的庫存,相當于國外標準的4倍。
為了配合題庫建設,我們還建設了命題基地,今年高考首次投入使用。在這方面,我們走在了世界前列,從技術手段上實現了無紙化命題。
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國家教育考試評價研究院,為下一步考試評價做了基礎性的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教育部考試中心戴家干:考試公平是高考的底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