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試制度改革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距離高考還有一周時間,承擔考試工作的中國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考試制度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教育部考試中心也在積極參與。
戴家干說,最后出臺的改革方案要遵循《教育規劃綱要》的精神,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還要邀請國外考試機構、評價機構進行研討。
不過,他也強調,高考制度是中國最公平的一項制度。教育部考試中心2007年與中國青年報作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95.7%的中國民眾贊成這項制度,92%的人提出要改革。“這表明,高考確實要改革,就我們目前所做的事而言,高考也確實在改革。但是能有這么多的人認可高考,也說明這確實是很公平的制度,考試公平是我們的底線。”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考試歷史的國家,也是一個考試大國。據介紹,現在每年有6000萬人次參加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的考試。
過去五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了考試評價的理念,這是一個重要的觀念轉變,也是高考內涵的深刻變化。戴家干說:“如果說,過去的高考是一把尺子,只能測量一群人,那么評價就給出了多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就能多一批人才。”
現在,通過建立數據庫,考試中心將過去沒有充分利用的考試背后的海量數據整合起來,對考生進行評價。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告訴考生,考試的知識點是什么,知識點負載的能力是什么,學生在學校、地區乃至全國的排位如何。”戴家干說,他們還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工具,給出關于這個學生的一系列評價指標,包括他的興趣志向、潛能、勝任力等。
他說,通過這種評價機制,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發展自己,幫助學校找準問題,幫助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這就使考試真正回歸了它本身的科學功能。通過這樣的嘗試,考試實現了從“黑色”評價向“綠色”評價的轉變。
戴家干介紹說,今后5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要有五項工作:一是建設多功能的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二是建立信息化的命題工作平臺,通過高科技手段,推動命題工作方式、命題思維的根本性轉變;三是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發展性、個性化的評價體系,用全面、客觀的分析報告單取代單薄的成績單;四是建立國家教育考試評價綜合信息數據庫,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提供各類教育考試綜合信息查詢、考試評價、教育決策支持服務;五是建立自學考試國家課程學分庫,促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立足繼續教育、服務職業教育,更加貼近社會、行業、企業和學習者自身發展的需求,為終身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
他表示,通過樹立考試評價的觀念,要促使社會形成各盡其才的“人人成才觀”。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才能真正做到教育優先發展,才能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戴家干說,過去五年來,國外很多考試評價機構開始主動與教育部考試中心開展交流合作,相信今后隨著考試理念的轉變,中國在考試評價領域將一路前進,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教育部:考試制度改革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