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招辦負責人:實名推薦新增中學每校1人
2011年獲得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的中學名單已公示,那么,實名推薦有何變化?新增中學如何推薦?記者采訪了北大招辦負責人。
記者:北大選擇推薦中學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確定他們推薦名額的數量?
負責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實質,是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在維護高考整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積極探索高校多元選拔錄取的新途徑。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嘗試用過程性評價替代一次性評價,逐步扭轉乃至改變目前“唯高考分數”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寬廣的視野。畢竟,中學是一個教育階段而不是培訓階段,學生上中學是受教育而不是作為考試機器存在的。所以,北大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和北大的精神文化更為相近的中學。這些學校培養的學生,應當是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思維非常活躍,視野非常寬廣,基礎非常扎實,有進一步發展的潛能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懂得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而不是只會死讀書,心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的應試機器。
至于推薦名額數量,主要根據中學辦學實際情況并考慮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確定的。這項措施仍然處在試驗階段,目前仍需按教育部的要求穩步推進,不可能無限制擴張。因此,2011年度新增的中學推薦名額均只有1人。獲得較多名額的中學也可不用完名額。2010年度,河南鄭州一中雖然最多可推薦3名考生,但最后只推薦了1人,這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我們對此表示贊賞。
記者:2010年一些獲得校長推薦制資格的中學最多獲得了5個名額,2011年為什么降為最多可推薦3個名額?
負責人:2010年,首批獲得推薦的90名考生中,3人高考發揮欠佳未能達到北大當地錄取線,2人選擇香港高校,另有20人因具有保送資格被提前保送,其余65人均被北大錄取。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首批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的候選人非常優秀。他們普遍成績優秀,綜合素質全面,對某一領域具有濃厚的好奇心,學科特長突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事業,在考核過程中展現了突出的個人素質和發展潛能,是北大非常歡迎的優秀學生群體。
北大之所以降低了部分中學的推薦名額,是因為總名額的限制。與2010年度方案相比,2011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從13個省份推廣到全國31個省份,獲得推薦資格的中學數量也由39所增加到161所,擴充了122所,但最多推薦名額只從92名增加到210名,這使得推薦名額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同時,我們也高度關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在2011年度評議過程中,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對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學和學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這些新增的中學消化了部分推薦名額增量。換句話說,原有中學的推薦名額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釋”了。
記者: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將享受什么優惠政策?
負責人:學生獲得實名推薦后,只需參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試,不需參加自主招生筆試。面試合格者將被認定為北大自主招生候選人。實名推薦制候選人均須參加高考,在高考錄取時享受北大正常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的優惠。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教育網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