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被騙600萬 學籍至今無著落(2)
招生詐騙何以屢屢得逞
三大特點請您注意防范
“年年都在打擊招生詐騙的犯罪人員,也在媒體上公布了眾多案例,為什么還是有家長接連不斷地上當受騙呢?”對于轄區內招生詐騙案件頻發,洪山檢方歷來是采取嚴厲打擊的態勢,但辦案檢察官還是有些無奈地這樣感嘆。
洪山區檢察院在對系列招生詐騙案件分析后,總結了招生詐騙的三個特點,以此提醒即將走上今年高考考場的考生們,避免上當受騙:
一是虛構身份,將自己偽裝成位高權重者,眼手通天,能夠辦到普通人辦不到的事情。招生騙子或謊稱是某院校領導,手中掌握有錄取“指標”,只要交一定的費用就可以辦理錄取手續,專科分數甚至更低的分數也可以錄取為本科;或冒充國家機關領導干部,暗示或明示可幫考生上大學,但是需要所謂“活動經費”,騙取受害人錢財;或謊稱與學校領導和招辦人員有“特殊關系”,可以搞到所謂的“小計劃”、“外省指標”、“內部指標”,以“自主招生”、“特招特批”的形式讓被騙學生入學;或虛構定向、委培招生之名,利用受害人不明了定向生和委培生的招生政策,向考生許諾可以降分錄取,騙取定向培養費。
二是故意混淆培養形式。以自學考試、成人教育或網絡教育等非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方式冒充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形式,故意混淆自學考試、成人高考(論壇)、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別,以聲稱保證學生是按普通高校錄取為幌子,蒙騙被害人錢財。
三是內外勾結。部分高校中的招生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謊稱可以“自主招生”,用掌握的空白錄取通知書行騙。
檢察官提醒,通過所謂“內部指標”等方式進入高校是法律禁止的,但不少家長還是相信這種“灰色交易”,由于交易見不得光,許多考生家長陷入騙局時未能及時報案。他認為,對于招生詐騙,不僅需要執法部門、教育主管部門的及時打擊、警示,也需要學生家長們提高防范意識,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徹底遏制五花八門的招生詐騙。
鏈接1
“頂檔生”為誘餌上的是成教班
2007年7月,武漢人許某向結識不久的萬某鼓吹可辦理高校“頂檔生”手續(即所謂落榜生繳納一定費用后,頂替放棄高校錄取名額者)。
同年8月3日,萬某將4個學生所付共計2萬元定金交給許某等人,許某開出收據。之后,又有9名學生想加入“頂檔生”,萬經手將4.5萬元定金交給許某等人。轉眼9月份,考生仍沒收到錄取通知書。
2009年6月14日,許某在云南被當地警方抓獲。此時警方查明,許某還涉嫌另一起詐騙案:2006年7月23日,許某向兩名落榜生承諾,可以通過內部指標解決學籍,且是統招的正規本科生,每人收取了3萬元費用。同年8月底,許某將“湖工大外國語學院中新中瑞合作項目”的入學通知書交與周某。開學后,兩名新生手持通知書報到時,卻被告知是成教班,新生大呼上當。
鏈接2
沒成“國防生”被騙30萬元
2009年4月,湖南人袁某因其兩個堂妹高考落榜,希望她們能有個學校讀書,經過他人介紹,以QQ聯系認識了犯罪嫌疑人李某與周某等人。
在得知袁某急于為兩個堂妹找到學校讀書后,李某、周某等人決定,以招收武漢理工大學“統招國防生”為誘餌,騙取錢財。李某等人多次假冒該校負責國防生招生的工作人員,約袁某在武漢理工大學接待中心見面,并將兩名學生安排到該校成教生所在的宿舍,簽訂了偽造的國防生協議,取得了袁某的信任,并騙取了30萬元現金。
目前,李某、周某二人已經被批準逮捕。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