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自主招生的“門”開得再大些
中學校長推薦、學生無需測試的上海大學自主招生模式,在自主招生院校中是最與眾不同的。上大日前宣布今年再次設立100個自主招生名額的同時,也向中學校長反饋上屆的錄取情況。2009年上海大學自主招生最終錄取24人,其中有6名一本未達到上大投檔線,但還有61名同學因為未上一本線而無緣上大。一些擁有推薦資格的校長提出:自主招生的“門”能否開得再大些?
特長生被考分“卡”住
七寶中學有個女生經過校長推薦,去年取得上大自主選拔錄取資格。但她高考(論壇)總分僅465分,比上大文科投檔線差了6分,沒被錄取。“其實,這個女生曾前往德國交流過1年,德語、英語(論壇)都很好。”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說。后來,這個女生最終選擇出國留學。
數據顯示,上大去年取得自主選拔錄取資格的100名學生中,高考時有39人上一本線,56人上二本線,還有5人未上二本線。按照自主招生政策,考生高考成績只有達到上海市第一批本科錄取資格線,學校才能錄取。因而,61名未上一本線的考生只能與上大失之交臂,而6名一本未達到上大投檔線的考生則成為“幸運兒”。
大學可否自定分數線
“上大自主招生能否在一本線下降8-10分錄取,讓更多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進來,他們也許比某些平庸的高分學生更有發展潛力。”仇忠海說。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說:“去年,我們學校被錄取的一個學生會主席,綜合素養好,但成績不高,要不是自主招生進不了上大。”這個學生成為上大投檔線下錄取的6個“幸運兒”之一,可進校后成績并不比線上考生差。因而,劉京海建議高校自主招生能更加“網開一面”,他甚至提議能否把“門檻”降到二本線。
“沒進上大的,并不意味著這些學生都不行,其中有才能的,只是苦于沒有機會。”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表示,上大實行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希望不拘一格地選拔“素質好、具有創新精神和潛質的人才”。關于分數線的調整,上大尚在探索中,學校期望,經過若干年待自主招生穩定后,能夠得到教育部門批準在自定分數線上有所突破。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