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不妨從民辦高校開始
紀卓瑤(陜西作家)
高考,歷來是全民最關心的考試。高考的指揮棒影響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資源分配等種種問題。
所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征求意見稿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作為突破口,而高考改革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綱要”立志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擇優、自主、推薦、定向、破格五種招生錄取方式。
談及高校“自主招生”,公眾頗多微言,認為“自主招生”降分錄取有損公平,容易誘發腐敗。我以為“自主招生”不是不可嘗試,但從民辦高校開始更妥。
不可否認,高考制度存在諸多弊端,中國高校與國外高校相比缺少自主權。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高等教育體制與國外不同。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私立高校占半壁江山。比如美國,公立高校僅為1400多所,而私立高校就達到1700多所,并已形成完備的市場化機制。在這種投資體制條件下,“自主選拔”當然是高校的權利。
在中國,高等教育則是以公辦高校為主體,民辦高校只是補充。教育資源不僅極為緊缺,而且優質資源集中于公辦高校。在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盛行的語境下,誰敢擔保“自主招生”公平、公正?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公辦高校沒誰為公共心疼,“自主招生”難免使公辦高校淪為“公地悲劇”命運。
而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有著先天“免疫”的特質。因為,學校是由自己出資建成,投資人自然知道怎么去疼愛它,沒誰舍得自己去砸自己的“鍋”。
事實上,世界一流頂尖高校都是私立高校,公立高校排名反呈下降趨勢。所以,推行“自主招生”不妨從民辦高校開始。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