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5種途徑讀大學 自主招生人數或達1/3(2)
擇校
案例1:高價買學區房
北京的胡先生有個女兒即將在今年秋天入學讀小學,他千方百計去買一套學區房,上世紀70年代的房子,40多平米左右,房價卻高達150多萬。為了支付高昂的買房費用,夫妻倆只能賣掉了原本在望京地區一套80多平米的新房,租房居住。
案例2:花34萬培養特長生
去年,林女士的女兒終于如愿升入了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中部,她算了下孩子6年來讀的各種數學、音樂等培訓班的費用,高達34萬。“在我印象中,這6年來,每個周末我都在陪著孩子趕各種培訓班。”
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初中
“進不來好小學,就進不了好中學;進不了好中學,就進不了好大學;進不了好大學,孩子這輩子就完了。”這句來自電視劇的臺詞,表現了現階段中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聲,同時也折射出了擇校家庭的現實心態。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包括區域間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期望用推進教育均衡從根本上解決擇校問題。
校級差距將減小
政策“切實縮小校級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實行縣(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
解讀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綱要素質教育課題調研組組長顧明遠表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均衡無疑是解決擇校問題最重要的辦法。
張力解釋,所謂教育均衡,從長遠看要實現的是區域間的均衡,從近期看,十年的時間目標是做到縣區域均衡。
中央教科所所長、規劃綱要起草組成員袁振國分析,解決擇校問題是特別指義務教育階段。首先最主要是把普通學校都建好,減少學校之間的差異。其次要促進教師流動。
高中指標到校
政策“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
解讀“擇校壓力也反應了考試壓力。”顧明遠表示,改變中考唯分數論的局面,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科學評價一個學生。另外,要積極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標到校“政策,通過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額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學的學生都有可能通過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遼寧盤錦市將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標100%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并實行“陽光分班”,從辦學條件、教師配備、學生入學三方面做到一視同仁,創造了20多年從未收過擇校費的奇跡。目前,該辦法已經在全國很多地方得到貫徹實施。
取消“重點校、班”
政策“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設置重點學校和重點班。”
解讀顧明遠表示雖然綱要里明確表示要取消“重點班”、“重點校”。“但是由于長期的觀念,老百姓心中對好學校的認定,不是一個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弱化名校概念還需要一個過程。
禁止競賽與升學掛鉤
政策“各種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
解讀禁止各種學科競賽、特長評級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錄取相掛鉤:去年熱議的“奧數風波”就是典型的學科競賽與小升初掛鉤的現象。張力解釋,這一條并不是因為“奧數風波”才寫上綱要,而是很早就有這樣的規定,是政策的重申,這也說明落實的困難之大。
減負
不下升學指標
監測課業負擔
政策“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和學?己宿k法。規范辦學行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進行排名,不得下達升學指標。”
解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顧明遠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出減負政府要負責。山東發文要求周六、周日不能補課,成都也下了一系列的文件。他同時認為,下文還需要監管配合。否則就只會出現“明減暗增”的局面。
政府首先要加快招生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的改革。加強學生平時的綜合評價,在綜合評價中全面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過程、進步程度和各方面表現,然后作為招生考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招生考試的一次性選拔;其次擴大社會就業門路。除了考試升學外,要讓落榜者另有擇業的途徑,以減輕升學就業壓力。另外再次加強檢查監督,建立長效減負監督機制。其中,這次提出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是一個創新點。
政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課外及校外活動。嚴格執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
解讀用課程改革推動減負。課程設置和學生負擔有直接關系。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就包括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掉繁難偏舊的內容、減少課程門類、增加活動類課程等。但是由于先進的課程理念尚未很好落實,相關配套政策未能及時跟上,有的學科新舊課程不是替換而是疊加,體育、藝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能開足開齊?傮w上要合并學科,降低難度,進一步增強課程彈性。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