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出問題:上海學生是否學得太淺
■在今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中,與其他省市考生相比,上海學生在數理化方面露出了“短板”,于是有人急著下結論:減負終于減出問題來了!這種論斷其實并未找到問題的癥結。
■一些上?忌谧灾髡猩荚囍姓坳袑<抑鲝堄斜匾岣呱虾8咧袛道砘n程的難度,向全國看齊。這樣做就好比“一個孩子生病,讓所有孩子吃藥”。
■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只是針對少數“尖子生”,而對于絕大部分考生,不應該有多少實際的影響,它更不應該左右中學正常的教學。我們決不能為應付這類考試而丟掉“減負”已取得的成果,重新再給中學教學增負加碼。
被媒體炒得轟轟烈烈的部分名校“自主招生”筆試終于落下帷幕。結果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今年上?忌峙鲁畹靡嘁恍,與其他省市的考生相比,他們在數理化方面露出了“短板”,一時成為議論焦點。
減負減出問題來了?
一些熱心人士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減負,上海高中學生在數學方面,無論是難度還是廣度、深度,都不及全國其他省市學生;其次還是因為減負,上海高考實行“3+1”,學生中偏科現象比較普遍。而高校自主招生通常是考綜合,理科生考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生考政治、歷史、地理。由此看來,上?忌怯采粤舜筇。于是一些專家立刻發表看法,上海要向全國看齊,把數、理、化的內容和難度提上去,不然恐怕上海的學生在大學學習時會吃虧云云。
于是有人下結論:好,減負終于減出問題來了!
上海學生學得太淺了?
據說上?忌臄道砘皆谌珖魇∈兄信琶诘箶5名之內。如此看來,上海是落后了。其實不然,這說明上海真正實施了“減負”,少學了一些完全應該在大學學習的內容。而其他地區沒有減負,在少數地方比上海的學生先走了一步。說一句大膽的話:不是上海該向全國看齊,而是全國應該向上?待R,至少在數理化方面是這樣。等到了大學里,上海的學生是否就落后了?沒有。大家知道,在大學里,數理化的課程不少要從頭來過,高中所學那么一點只是基礎罷了。
有專家建議,可以把一些應該在大學學習的知識下放到高中來學,特別是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但事實證明這樣做效果并不好,也沒有多大意義。如果讓小學生來考初中試卷,大家必定認為不合理;同樣,讓高中生來做大學試卷,那還要上大學干什么?上海高中數學教學大綱的減負思路是經過專家多方論證的,應該是合理的。對照國外,我們學得并不淺,并不需要增加更多的難度和深度。
至于上海高考的“加1”,倒的確是個問題,把物理、化學和生物分家確實不科學,學生到大學學習會碰到困難,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改進。
中學教學要再增加難度?
我們需要明白,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只是針對少數“尖子生”,而對于絕大部分考生,不應該有多少實際的影響,它更不應該左右中學正常的教學。因此,我們決不能為應付這類考試而丟掉“減負”已取得的成果,重新再給中學教學增負加碼。
高校的專家說:自主招生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的。想想也對,既然是學有余力,減負當然對這些人來說是不必要的,他們的負擔太輕了,加一點才正正好。但那些專家主張的是要將所有上海學生學習課程的難度和內容提高上去,這就好比是“一個孩子生病,讓所有孩子吃藥”。
即使是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學生也并非人人適合參加這樣的考試,一定是要真正“學有余力”,能輕松應對高中所學的課程,還能自主學習,鉆研更深的知識,才值得一試。否則,想要投機,結果難免是“損兵折將”,不如早作放棄為妙。
而名牌大學的“掐尖”行為,應該受到批評。因為很明顯,這種做法不是“自主招生”的目的和本意,打著“改革”的大旗,實際上盡力搜羅各校的優等生,這對中學教育一點好處也沒有。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