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不考語文并無不可
上海同濟、華東師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測試舉行,考生人數逾萬。有4所學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據一位高校招辦老師解釋,自主招生其功能側重于選拔專業人才,之所以考英語不考語文,是因為搞學術離不開查閱國外資料……
生于斯,長于斯。對于所謂“語文”,難道我們還不夠精通,不夠熟悉么?作為一門語言,除卻那些專門從事研究的專家,其他人能夠看明白、弄清楚,自己也會運用這門語言來表達思想,這就足夠了。
而所謂的語文考試,大多則有“搬弄是非”之嫌,那考場作文也有“八股”的趨勢。就拿閱讀題來說,本來是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是出卷人偏要定格在某一個思路下,違背或者超越了這個思路就得不了高分……這樣的考試不要也罷。
當前語文考試題目花樣繁多,而學生們卻猜不出命題人的心思。所以,我以為不考語文更是一次對語文的拯救,怎能說這是歧視語文呢?反觀英語狀況,的確是我們走向世界的一大軟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諾貝爾獎無緣國人也與此有關。五四時期,魯迅、周作人,后來者如錢鐘書都至少很好地掌握了一國外語,足以給我們啟示。
更何況,既然是大學自主招生,那么對于這樣一次“變化”,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寬容。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