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聯考引教學難易之爭 學生差點崩潰
“差點沒暈在數學考場上,聯考難道是為了選拔理科‘超人’嗎?”上周末,參加了首次五校聯考的上海考生無不感嘆說,理科試卷難度高,尤其是不少超綱試題令上海考生“水土不服”,對此,有高校人士解釋,從大學的反饋來看,上海考生在數、理、化上的總體水平的確要略遜于外地考生,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不利。對此,有教育人士由此建議,今后上海的數理化教學有必要向全國看齊,增加一點難度,否則就算進了大學,今后也很吃虧。五校聯考引發上海理科教學難易之爭,上海數理化難度是否有必要向全國看齊?有專家卻表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應該讓全國的考試標準都向上海看齊,減輕難度。
學生反映:“考數學差點沒暈在考場上!”
上周六,五校聯考第二門考試科目數學結束后,走出考場的學生面如菜色,幾乎所有的上海考生,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感覺數學考題難度較大,平時沒有接觸過,10道填空題和5道簡答題,緊扣當前熱點問題,部分知識點超綱,把學生們考得措手不及,難以招架。
“差點沒暈在考場上。”走出考場的小朱出門就大呼小叫,她稱整場考試都是在緊張焦慮中徘徊,“千萬別考出個個位數分數,那樣就太丟臉了!”據了解,“五校聯考”的數學考試共有15道題,其中10道選擇題,5道大題目,知識點涉及三角、函數、幾何和概率等。
“真題與之前公布的樣卷要難很多,數學題里居然還考生物知識!”洋涇中學的高三學生小吳告訴記者,題中給出的親代、子代和子二代的一系列數據,問遺傳以后會如何變異以及變異的概率,主要還是考察數學概率的應用。“我們平時考試一般都不大考概率,所以做起來也感覺手生。”不少考生對數學試題的反映就是,除了第一道選擇題和第一道大題目相對簡單點外,其他的題目都讓人“崩潰”。有部分考生都反映考題看不懂,因此提早交卷的考生也不占少數。
但采訪中,一些來自江蘇的考生卻對數學考試沒有如此大的反映,他們覺得試題并沒有超綱,一些內容都是平時教學中出現過的,也不覺得陌生。
名師分析:難度相當于奧賽的基礎篇
對于此次五校聯考中的數學試題,數學名師姚國超老師分析說,五校聯考的數學卷面覆蓋了函數,概率,解析幾何等重要的知識點,同時考題巧妙地與生物學科中的遺傳配對緊密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應用功能。
“同時,五校聯考的數學試卷中涉及了如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的準線等知識,考生直呼題目很難,時間不夠。”姚老師表示,試卷中的很多知識都超出了上海二期課改的教材,與學習全國教材的學生相比,上海的考生感覺題目很陌生難以下手。不過,對于那些之前有過希望杯、奧數等競賽培訓經歷的同學來說,可能難度相對會下降,答題更得心應手一些。
姚老師還分析說,此次題目的難度介于高考(論壇)和競賽之間,相當于由某奧賽輔導講義中的基礎篇。考試側重考察了學生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變量替換和遞歸思想等重要思想方法,評估了學生在短時間找到解題切入口和方法、綜合解題的能力,還有迅速果斷的計算能力。“本次考試與高考很大的不同點是學生不能使用計算器,這對計算能力偏弱,過于依賴計算器功能的學生無疑是一個挑戰。”姚老師說。
理課綜合:沒有很難,只有更難!
上周六,市二中學考生小李考完理科綜合測試后,連連搖頭:“自己在班上的成績還可以,但一考這題,就覺得自己原來學得太少了。有道化學題目提到‘雜化軌道理論’,聽也沒聽過,據一些學過奧賽的同學說,曾經見過這類題目,但具體也沒研究過。”他還向記者感嘆道;“這科能及格就是萬幸了。”
清華難考,果真不是浪得虛名的。走出考場,一些參加了清華大學特色測試的學生反映,清華的試題不是一般的難,整個試卷只有一道題是完完整整地做了,其余的要么只做了個問題,要么就無從下手。其中,一樁事件引出5道計算題,2007年夏初,太湖發生嚴重的水華事件,導致無錫市供水危機,引起世人關注。據此引出數學、物理、化學三門科目的5道計算題。其中有一數學題是根據給出的太湖水位、水面面積、平均水深等數據,在假定太湖水體是一個規則的球缺的前提下,計算湖水最深處是多少米,總蓄水量是多少;另有一道化學題是給出條件水體富氧化的主要營養元素是氮和磷,要求寫出元素在水體中可能參與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考生普遍反映,這次的考試強度很大,許多考生都考懵了。
考生抱怨難是因為學得太容易?
面對“五校聯考”試題,上海本地考生普遍抱怨題量多,試題難。而外地考生高中階段各科教學內容一向難于上海,因而做題則普遍感到輕松。
高校對此也有一番思考,上海交大招辦主任陶正蘇教授在采訪中也表示,上海考生與全國考生相比,有優勢也有短板,優勢就是上海學生的英語(論壇)水平一般都高于全國水平,但是數理化水平的排名則比較靠后。據透露,在某些高校針對新生的入學測試中,上海考生理科水平的排名令人遺憾,有些甚至會出現在全國排名的倒數十位之內。
“這種現象也引發了高校的擔憂,高校也希望通過自主招生測試對提高上海學生的理科水平有一些推動作用,改變考什么教學生、教什么學什么的現狀。”陶主任表示,此外,五校聯考也力圖引導中學,不要過早地給學生分科,只關注物理或者只關注化學。因為,他們未來面臨的許多研究課題,是需要數理化交叉的。
五校聯考也由此引發理科教學難易之爭,有部分老師或教育界人士于是建議,今后上海的數理化教學應向全國看齊、增加一點難度,否則就算進大學學習,今后也很“吃虧”。
拔高難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上海數理化難度是否有必要向全國看齊?姚國超老師表示,五校聯考的數學試卷在分層性和區分度上做得很到位,通過增加考題的難度,確實能達到選拔優秀學生的目的,但同時這樣的考試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對學校正規教學計劃的影響還是有待商榷的。
今后的教學中,數理化科目是否應該上難度?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王鳳春老師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辨證地看,“目前來看,全國只有上海高中教材沒有引入導數和微積分的內容,上海孩子確實比外地學生少了一些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是大學認為比較重要的內容。”王老師認為,理科難度是否要向全國看齊,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一些資優生的教學中,的確應該拔高要求,向全國看齊,增加難度,這對于他們今后進入大學學習還是有利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遍性拔高,對于普通學生而言,拔高難度則會增加學生負擔,這就沒必要了。
反方觀點:應該讓全國的考試標準都向上海看齊
然而,也有學者提出截然相反的看法,例如上海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陳蓉霞就認為,上海考生的應試壓力略小一些,惹得專家們發話:上海考生不能成為例外。就考試面前人人平等而言,任何人確實不該享有特權;但她認為,要讓教育回歸本位,正確的思路該是:讓全國的考試標準都向上海看齊,減輕難度。至于這樣做的后果也許不利于選拔人才,那就讓社會來解決這一難題,而非強教育所難。
滬上某知名教育專家也指出,根據五校聯考的考試對象,聯考考題比高考難度略高可以理解——高考針對某地的全部考生,而聯考針對有希望進一本院校的考生——但如果聯考考題都成了競賽題,就非但不利于評價考生的真實能力,也會對基礎教育產生不良的誤導。如果上海的中學,采取“向全國看齊”提高難度的建議,對有能力參加自主招生的學生“進補”,那勢必進一步加重學生的負擔,自主招生的改革“效果”再次走向改革初衷的反面。
評析五校聯考試題英語:翻譯歸納是新面孔
回憶五校聯考的英語試卷,復興高級中學學生小陸說,整張試卷她基本上都能看得懂,試卷包含了完形填空、選擇填空、翻譯歸納和作文。其中翻譯歸納是此次考試中的新面孔,考生們稱以前從未看到過這樣的題型,這個題目包含一篇占了一頁半考卷的文章,讓考生在閱讀之后歸納中心意思,并用200個漢字加以概括,“這樣的題目完全顛覆了高中英語重翻譯、語法的考試模式,不再要求你完成簡單的翻譯,而是要你具有提煉歸納能力,既考了英文水平,又考了中文水平。”
名師點撥:
格致中學英語教師陶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翻譯歸納的關鍵在于考生是否看懂了原材料,然后把它用中文歸納總結出來,要求考生寫一個梗概,借此考察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掌握的詞匯量和歸納文章大意的能力。
而在中翻英的試題中,出題者要求考生將幾個中文句子先翻譯成英文,再就翻譯的英文寫150字左右的觀點,這種題型在自主考試的樣卷中已經出現過,相信有所準備的考生對此不會陌生,認真審題和擬定行文框架是這類試題的重心。
對于試卷中超出高考詞匯手冊范圍的單詞,陶老師坦言,因為五校聯考是選拔性的考試,這是不可避免的。
文科綜合測試:“虛擬水”引發哲學思考
在五校聯考的文科綜合測試中,來自洋涇中學的小吳認為,人文與社會考題比較靈活,最后一道題印象最為深刻,關于水資源問題,提出了“虛擬水”的概念,自己此前從未聽說過。先問學生如何理解,從這個戰略看出哪些哲學道理,再問面對日益突出的水資源問題和國際爭端,中國應采取怎樣的態度等。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虛擬水是國外20世紀90年代才提出的新概念,是指生產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虛擬水不是真正意義的水,而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產品中的看不見的水。
在歷史方面,小吳回憶說,有一道考題也很特別,給你三種研究歷史的方法,一種假設,一種忠于事實,一種把大事都歸結于小細節,然后讓考生通過史實指出各方法的正確性和缺陷。
名師點撥:
復旦附中政治老師朱天紅分析,虛擬水的概念與環境保護、人們的環保意識緊密相連,也和近來的哥本哈根會議有著深層聯系。
另外,清華在特色測試中還出現了“豬肉價格下降的原因”,“三農問題含義”等題目,朱老師認為,考題直接關注農民,農業的現狀,這主要是從構建和諧社會,縮小城鎮差距的目的出發,關注民生民態,維護社會和平,同時結合了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第一生產力的國情特點。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