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求公平 “裸考”被追捧
高考加分,這個熱門話題近日隨著全國各地有關高考加分政策調整信息的出臺,再次成為焦點。在本次人大會議上,哈市人大代表張瓊就建議,我省高考應盡快實行沒有加分照顧政策的“裸考”,這樣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將更加公平。
現狀:
在2009年的高考中,重慶的一名高考生違規擅自更改民族身份被發現。而據調查顯示,重慶市有多名考生為獲得高考加分,更改民族身份,將戶籍遷入少數民族聚居地?梢姡呖技臃衷旒僖呀洺蔀橐环N普遍現象而非個例。
因此,取消高考加分、實行“裸考”便成為了多數考生和家長的希望。
記者調查:
2009年,黑龍江省有22.5萬考生參加高考。其中,有16084名考生享受到了高考加分政策。這些加分的考生均已在省招考辦的網上進行了公示。雖然沒有信息顯示這些加分的考生存在舞弊行為,可還有一些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加分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
近日,一位考生在網上發了一篇帖子說到:“我省高考加分照顧政策能否及時修改?照顧政策有部分項目不合理,如:體育比賽個人前六名、團體前五名就要加分;電腦小制作、各科競賽、‘明天科學小發明家’的一、二、三等獎各加20分等。但我知道,有些考生取得的成績是拿錢買的。按照顧政策加20分,實在太不公平!這樣選拔人才有何用?”
還有一位考生從另外一個角度評價高考加分政策時說:“父母是博士就加分,優秀專家子女也要照顧,高考照顧政策很難讓正?忌邮,一個人應憑本事上大學,而不是靠父母幫助加分上大學,這讓我們感到欠缺公正。”
學生家長陳先生則表示,自高考實行以來,分數的高低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有的學校最低分和最高分可能就差10分,而一些能享受20分加分的考生,就顯得很有優勢。
人大代表建議:
教育部學生司一名負責人曾這樣解釋,高考設立一些加分項目,其出發點是想在優秀人才的選拔機制和方式上做一些探索。因為人們已認識到,“一考定終身”——僅憑一次考試來判斷一個人的才能,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并不是一種科學的方式,而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的考量來判斷、衡量,同時淡化“高考指揮棒”的作用。
“因為高考中加個10分、20分對高考來說是如此重要,一些沒有加分資格的考生的家長就開始創造條件了:弄虛作假。少數民族考生可加分,于是就有人更改民族成分;三好學生可加分,于是就有冒牌的‘三好學生’;小發明家可加分,于是就有成人幫孩子搞發明創造。結果是苦了那些真正有資格享受加分的考生。因此,我呼吁我省盡快完善高考加分照顧政策,并逐步實行‘裸考’。”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