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解放軍藝術學院招生章程
【學 校 簡 介】
解放軍藝術學院創建于196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多學科、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擔負著為全軍培養高素質創新型軍隊文學藝術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開展軍事文藝創作和研究等任務。設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文化管理、美術6個系19個專業,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中專教育三位一體,培訓、輪訓和函授教育互為補充的教育體系。學院座落在大學林立、文化藝術氛圍濃厚、高科技人才密集的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現任院長張繼鋼少將、政治委員李永龍大校。
學院堅持為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和提升文化軟實力服務,把部隊需要作為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方向,把我軍輝煌的歷史和部隊火熱的生活作為教學、創作的源頭活水,把是否受廣大官兵喜愛和歡迎作為檢驗人才質量和作品水平的標準。學院每年組織師生上邊防、下海島,深入基層部隊寫兵、演兵、唱兵、畫兵,輔導文藝骨干,編排文藝節目,在為兵服務中汲取寶貴營養,促進教學、創作和科研,不斷為部隊輸送合格文藝人才和優秀作品。
多年來,學院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創作相結合,培養了近萬名軍隊文藝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為軍隊、地方知名藝術家和領導干部。師生中有800多人次、千余部(件)各類文學藝術(影視)作品分別榮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全國優秀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獎;戛納、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電視金鷹獎、飛天獎;文華大獎、曹禺戲劇獎、梅花獎、金獅獎;全國歌曲、曲藝金獎;全國、全軍美展金、銀、銅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解放軍文藝獎等各類獎項。學院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積累了一批優秀教材和教學劇目,出版了幾十部文藝論著和美術作品集,發表了千余篇學術論文,豐富和發展了軍隊藝術教育理論,戲劇系、音樂系、舞蹈系分獲全軍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被譽為“軍隊作家、藝術家的搖籃”。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對外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先后有美國、墨西哥、德國、瑞士、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日本、越南、老撾、坦桑尼亞、巴勒斯坦、奧地利等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教育家代表團(組)來院觀摩、講學。學院師生也應邀赴美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瑞典、奧地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羅馬尼亞、日本、朝鮮、埃及、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蒙古等幾十個國家訪問演出、舉辦展覽、參加學術研討,許多作品被國外翻譯出版、收藏。2000年,受國務院文化部委派,舞蹈系單獨組成“中國紅星舞蹈團”出訪歐洲,將中國民族、民間文化推向了世界藝術舞臺。2002年春節,音樂系中國器樂師生與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組成“中國紅星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新春音樂會。2003年,作為“中法文化年”項目之一,解放軍藝術學院“紅星舞蹈團”受中國文聯委派,在法國巡回演出三個月,取得圓滿成功。2005年10月,“紅星舞蹈團”赴德國、荷蘭、比利時演出,又一次引起了轟動。2005年、2006年8月,以音樂系教員為主的“紅星藝術交流訪問團”2次赴歐洲六國進行了演出交流訪問,受到熱烈歡迎。2008年8月,受對外友協委派,由音樂系組成的“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赴德國訪問演出,為促進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對外交流活動的開展,拓寬了師生的視野,促進了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宣傳和展示了我軍文明之師形象。
近年來,學院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緊跟時代步伐,把建設全軍一流、國內有重大影響、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的名牌院校作為更高目標,充分發揮軍隊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作用,大力弘揚先進文化,積極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而努力建院育人。
招生專業/學制/學歷
系別 | 專業 | 學制 (年) | 學歷 | ||
文學系 | 文學和戲劇影視文學 | 4 | 本科 | ||
戲劇系 | 戲劇影視表演 | 4 | 本科 | ||
音樂系 | 音樂表演 | 聲樂 | 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 | 4 | 本科 |
器樂 | 西洋器樂:小提琴、大提琴 鋼琴、手風琴、小號 | ||||
中國器樂:二胡、琵琶、笙 嗩吶、古箏、揚琴、阮 | |||||
舞蹈系 | 舞蹈表演 | 4 | 本科 | ||
舞蹈表演 | 5 | 中專 | |||
美術系 | 繪畫(舞臺美術設計) | 4 | 本科 |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