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浙江首次新課改高考(2)
改革的探索還在繼續
今年高考一結束,杭州高級中學特級教師繆水娟便給出了對語文卷的第一印象,“既堅持了自主命題以來的一貫風格,也給新課程語文教育以正確導向。”而部分專家則對今年的浙江高考卷給出了“順應課改、漸變過渡”的評語,像生物、語文突出了對本學科素養的考查;數學著重考查學生探究應用意識和能力;英語更加注意將英語的美感與價值態度有機結合;政治增加了開放性和探究性;歷史注重對方法和情感的考查;地理要求更多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原因或作出評價、提出建議;物理突出建模和過程,實驗題有利于真正做過實驗的考生得高分;化學關注科技熱點和化學學科思維方法等。
湖州練市中學高三(1)班學生盛云華居然會接電線、做臺燈,這讓盛爸爸頗感意外,“這可是頭一遭啊,孩子能干了”。所以,對于即將到來的2010年高考,父子倆一致決定只報考第三類,畢業后當個技工,前途也不錯。“新課改是理想中的課程,而高考改革則將其固定下來,使其成為必須實施的課程”,瓶窯中學校長俞建中說。這讓很多在新課改路上積極探索的學校倍受鼓舞。新高考讓學生的多樣性發展成為可能,也推動了高中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
高中新課改的“利多”因素還不止這些,浙江新高考第一年也得到省內外高校特別是國家重點高校的大力支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在浙招生院校本科錄取比去年約增3個百分點,其中復旦大學等第一批文理科包括自主招生在內,總增招量達1800余名。浙江工業大學首次規定浙江省內參加新課改的考生“必須滿足綜合素質評價中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探究與實踐、勞動與技能四個方面要求等第均為P(含)以上以及學習能力要求等第C(含)以上”方能報考該校。浙江工商大學的招生章程也有此類規定。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則明確表示,在考生總分相當的情況下,高校將更青睞那些綜合素質好的考生。
秋季開學以來,杭城的部分高中正在對課程表進行調整。因為按照省教育廳最新下發的《關于調整普通高中課程設置的通知》精神,浙江高中將減少統一要求的教學內容,實現教材“瘦身”。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目的是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有選擇、個性化地發展,解決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而很多高中教師則有另一番理解,“此次課程調整放在首次新課改高考結束后,這說明高考改革和高中教學實現了良性互動。”像選修模塊的調整就是根據高中會考和高考的差異性作出的。至于免考制度的取消,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遏制學生偏科現象的出現,讓學生重視某些非高考科目的學習,從而切實提高會考在“三位一體”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強高考公平,特別是可以有效規避獲得免考權的學校容易出現隨意劃分成績等第的現象。
9月初,一場小型的高考招生研討會在省教育考試院內舉行。經過了6月高考到其后40余天錄取階段,浙江的首次新課程高考已經圓滿“收官”,但這一場牽動千家萬戶的改革并沒有結束。“這只是一個開始,肯定值得肯定的,完善應該完善的,浙江的高考改革依然要在探索中繼續前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